沸沸揚揚的黑心醬油、工業用澱粉,新聞再度勾起你我對飲食的憂心,除了期待相關單位為了全民健康嚴謹把關外,大家也困惑,如何在第一時間阻絕傷身食物入口? 圖/清淨母語、網絡
沸沸揚揚的黑心醬油、工業用澱粉,新聞再度勾起你我對飲食的憂心,除了期待相關單位為了全民健康嚴謹把關外,大家也困惑,如何在第一時間阻絕傷身食物入口?
多年來,我在田間工作與各地教學中,有些經驗,可提供各位看倌參考。
首先,挑選食材的鐵律,就是選擇當季、當地的蔬果。只要育成環境的生態是完整的,來自陽光、空氣、水、泥土的孕育,天地間累積的營養成分將完整展現。例如:國曆六月以後才會上市的絲瓜、瓠瓜,甚至是西瓜、鳳梨都是如此。
輕撫過瓜皮的指腹拂過鼻尖,仍帶著蔬果本來香氣,瓜類清新保濕的清香、鳳梨誘人濃郁的芳香,一波波湧現的津液挑起味蕾對食物的渴望,甚至連剛削下來的蔬果皮氣味,都有著與眾不同的驚喜感。
要了解真食物的質地,不是論蔬果斤兩的重量,而是感受手中承載沉甸甸的紮實質量。好食材是有光彩的,雖然已採收多時,只要浸泡在乾淨的水裡,很快的就能恢復生氣。甚至自然乾燥的好食材,久了彷彿還可成為充當茶葉的菜葉乾呢!
簡單原味咀嚼時,迸出來的汁液清甜甘美、有滋有味,值得回味再三。養生料理的精采之處,是展現食材原本的味道,「真食原味」可以讓「健康 = 美味」。
最後,調味醬的挑選也要先了解製作原物料的品質和加工方式,畢竟,加上一點點真材實料、沒有丁點化工添加,完全要靠時間釀造熟成的調味醬,就好比畫龍點睛,引出食材本身更精采的深度。
中國人常用的醬油、蔭油、辣椒醬、豆腐乳,日本人喜愛的味噌、芥末,歐美、西亞的青醬、凱薩醬……,只要是原汁原味的傳統醬料,多一分味道足,少一分嘗清淡,隨個人的喜好自在添加,信手拈來就可調出多變的醬汁。
從認真挑選真食物的質美、到家庭用餐氛圍的經營,每一口真實的食物,輕鬆地帶出富裕美好的生活品質,傷身食物自然難近身了。
鹹花絲瓜
削下一層薄薄的翠綠外皮,一片生絲瓜,不經過烹調,依然有著綿密的口感。
絲瓜籽的清脆,味噌與蔗香蜜的鹹甜調和,加上清香桂花醬,多層次的搭配,讓滋味綿延。
食材:
生絲瓜1條
發酵細味噌1大匙
蔗香蜜2又1/2大匙
桂花醬1小匙
作法:
1. 將生絲瓜切成厚片擺盤備用。
2. 再將發酵細味噌1大匙、蔗香蜜2.5大匙、桂花醬1小匙共同拌勻。
3. 最後,將調好的醬料灑在生絲瓜上即可。
涼梅匏瓜
用生匏瓜當作舞台,梅醬是花旦,味噌是小生,融合各樣滋味的蔗香蜜,是大花臉。
你說竹鹽是丑角嗎?多了它,更展現了各個角色的美,愉悅了味覺。
食材:
生匏瓜1條
梅醬1大匙
發酵細味噌1大匙
蔗香蜜 3大匙
九烤竹鹽些許
作法:
1. 將生匏瓜切成厚片擺盤備用。
2. 再將發酵細味噌1大匙、蔗香蜜3大匙、九烤竹鹽些許共同拌勻。
3. 最後,將調好的醬料灑在生匏瓜上即可。
貼叮嚀
˙絲瓜可去皮後,涼拌沾醬生吃;切大塊點清炒,口感脆又多汁,配飯、煮麵都適宜。
˙瓠瓜水分多,可以當水果生吃。清炒拌麵,或與香菇、蘿蔔乾、麵糊做成煎餅也很好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