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任對台新職,張志軍的行程滿檔。先是四月在博鰲論壇中與前副總統蕭萬長會面;出席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到海南島與台商交流,緊接著五月中旬,在北京會見新同盟會長許歷農和退役將領;又到上海和江蘇考察,與台商互動交流。
張志軍在台商座談會中說,近五年是兩岸六十多年來發展最好的時期,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他這次到台商最集中的上海、江蘇走訪,是「帶著耳朵」要聽台商心裡話,認真了解意見和建議,還強調,「沒有人想要回到二○○八年以前兩岸的狀況,無論是個人事業發展,還是民族子孫大業,都應有這樣的認識,絕不能回到二○○八年前的狀態。」所謂二○○八年前的狀況,意指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
眷屬問題要重視
在上海,他走訪台胞服務中心、上海市台資企業協會、統一集團上海總部和第一銀行上海分行;在蘇州則參觀了華碩、捷安特等企業,實地了解生產運行狀況,以及昆山花橋海峽兩岸商貿示範區建設情況,他對台商說要大膽提出建議,隨時向市台辦、省台辦,甚至國台辦直接反應需求,作為決策參考,「我們台辦的工作就是為了推動兩岸關係更好地發展,為我們台資台胞服務,為我們大陸的台胞和企業服務,形成一個互利共贏的局面」,還說打造共同的家園是很重要的工作內容,尤其台商眷屬問題要重視,因為他在上海考察期間,聽到當地服務中心收到的請求,百分之九十都是關於眷屬的問題,還有下一代的教育、醫療、生活等需求。
理解台灣免爭議
兩岸關係究竟如何發展,統或獨似乎比不上「維持現狀」來得有票房,但張志軍五月十五日上午與台商座談時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用股票市場的話來說就是『績優股』,那種要在兩岸間製造不和,把大家庭撕裂的分裂主義、『台獨』思想最終會被證明是一文不值的『垃圾股』。」
他表示,兩岸都希望兩會第九次會談早日進行,這不僅是兩會新任會長第一次見面,更重要的是商簽服務貿易協議,目前服務貿易協議的工作層面已結束,雙方內部進行審批程序,可望很快完成,不久就可商簽,他說,台灣服務業比大陸先進,約占經濟總量百分之七十六,發展水準也比大陸高,簽署協議後,未來對經營服務業的台商拓展業務,提供良好機會,他對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充滿信心。
兩岸前途如何光明,聽到這個「垃圾股」的比喻,馬上引發抗議,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回應,張志軍以國台辦主任的高度,用「垃圾」這種難堪字眼形容台灣人民的政治主張,非常不智、也不得體。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表示,媒體調查有近七成台灣民眾支持台獨,卻被張志軍當成垃圾,未來兩岸怎麼往來?還痛批中國官員腦袋硬梆梆,應該要改一改。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則表示,他並不認同張志軍的言論,也認為他必須要對台灣社會有更多了解,畢竟台灣是個多元價值的社會,人民對國家未來走向,本來就有各種不同主張,「張志軍需要多了解台灣,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群人。」
身分問題難解決
留學英國、外交出身的張志軍,給予外界的印象,一向是「長於研究,個性內斂」,與長袖善舞的王毅風格迥然不同。今年四月他出席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時,還曾以司馬光〈西江月〉中的「有情何似無情」,巧妙回應陸委會王郁琦的「相見不如不見」,博得大陸媒體讚揚。
當時他在記者會上,聽到記者詢問是否訪問台灣,他態度從容地回答:「我看到報導說台灣有關方面給我去台灣設置了一些條件,並表示如果稱謂問題不解決,『就相見不如不見』,我要說的是『有情何似無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有這樣的情、這樣的心,什麼名義問題、身分問題、方式問題都好解決。」
原來是前主任王毅與台灣媒體話別時,說他在台辦工作了五十八個月、一千七百多天,「最感到遺憾的是,一直沒有機會到台灣去走走看看。我雖沒有踏上台灣的土地,但我的心是和台灣同胞連在一起的。」王郁琦針對這番談話回應說,希望大陸國台辦新任主任張志軍訪台,但雙方會面時要以職務稱呼對方,若陸方不能以職銜稱呼,那麼「相見不如不見」。
北宋詩人司馬光的〈西江月〉有云: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紅姻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微醒/深願月明人靜。台灣網記者評論:「王郁琦在台灣反對黨質詢時,雖不得不表達『一貫立場』,但是否在借司馬光的詞傳遞一種情意?這時,張志軍從中聽出了玄妙之音。畢業於北大、對中國古典文學功底深厚的張志軍,從畢業於台大並曾獲校園最佳辯手的王郁琦『無情』的拒絕中,聯想到司馬光〈西江月〉中後面一句『有情何似無情』,進而以詩詞回覆。假設王郁琦根本無意,卻也不能不佩服張志軍的才思敏捷。」
果然,立場不同,評價自然互異。
小檔案
張志軍,1953年2月生,江蘇南通人,現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今年剛滿六十歲的張志軍,出身外交體系,接任國台辦主任前,他於2009年擔任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隔年出任外交部黨委書記,接替調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的王光亞,負責外交部常務工作、主管政策規畫事務。
有別於大陸資深官員,先下鄉後讀大學,張志軍十八歲就進入北京大學,畢業後曾赴英國留學。回國後,1975年進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曾任七局幹部、副處長、美大北歐局處長。1991年起在駐英國使館擔任一等祕書;1994年出任中聯部美大北歐局副局長;1996年擔任淄博市委副書記,隔年起歷任中聯部研究室主任、美大北歐局局長、副祕書長、副部長等職。
今年第十二屆中國人大會議,習近平與李克強開啟「習李時代」,前國台辦主任王毅受命執掌外交部,國台辦主任一職由張志軍接任,外界認為此項人事安排是遵循「王毅模式」,因為2008年王毅接掌國台辦前,也擔任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大陸對台的人事布局有跡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