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的有機延展

周慧珠 |2013.05.04
1469觀看次
字級

文/周慧珠整理  

資料提供/印度—台北協會 

照片提供/印度政府旅遊局

 

■印度,是咖哩Curry香料的原鄉、國民素食人口世界第一、擁有全球最多的有機農民、是世界第二大有機棉生產國……

時光往前追溯……從三千多年前印度河流域到恆河流域,可以看見人類生活與精神的有機延展。

印度為文明古國,印度河流域文明,指印度河兩岸地區居民的社會、宗教、經濟、文化和政治情況,其主要特點是以城市和商業活動為主的文明,當時建立了許多大城市,而且已與外國建立貿易聯繫。

從一九七二~二○○三年止,印度國內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共有三十六項,其中文化遺產有摩訶菩提寺、泰姬馬哈陵等二十三項,自然遺產有卡齊蘭加國家公園、馬納斯野生動物保護區等五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查烏舞、傳統吠陀吟唱等八項。

走進印度,在炙熱的夏季,可登上北方的喜馬拉雅山,及南方的高止山脈,漫行於避暑聖地及涼爽的步道;冬天,可造訪中世紀城堡及皇宮,參與音樂與舞蹈的文化饗宴。

雨季,跟著拉賈斯坦沙漠的駱駝旅隊,看大自然和孔雀跳舞,漫步西岸綠油油鄉間,或到西南方喀拉拉邦,享受傳統醫療阿育吠陀的身心靈照護。

尤其,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繽紛的衣食生活,足令人目不暇給。

泰姬瑪哈陵

蒙兀兒帝國沙伽罕王,為紀念其愛妃,花費了二十二年,動用了兩萬人力完成了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的平衡、對稱,是建築學上的奇蹟,主體建築為白色大理石,上面以各種顏色的寶石、翡翠、孔雀石、馬賽克、水晶等,鑲嵌而成美麗的圖案與花紋;泰姬瑪哈陵的藝術名聲因而獲得後世極大評價

阿格拉紅堡

新德里以南二百公里,十六世紀蒙兀兒帝國所建的阿格拉紅堡,是用鄰近所產的紅色沙岩為主建材,具有宮殿和城堡雙重功能,在護城河與壯觀的城牆圍繞下,更顯得神聖;城內設有加漢基Jahangir宮和哈斯瑪哈Khas Mahal宮等美麗的宮殿。

法第普西克里城

邦阿格拉市的法第普西克里城,由蒙兀兒阿克巴大帝建於十六世紀,原義為「勝利之城」,融合伊斯蘭和印度教、耆那教的裝置藝術的獨特建築,但僅使用十五年(也有十年之說),阿克巴一聲令下,又遷回舊都,該城一度成為廢墟,被後人稱鬼城。

此外,阿克巴大帝陵寢,建築雄偉豪放,擁有四道門扉,有小泰姬瑪哈陵之稱。

佛陀勝地列車

作為佛教的源起點──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八處重要的佛教勝地,包括佛陀的誕生地、悟道處、初轉法輪處,還有他最後涅槃的地方等,對全世界佛教徒有著無比的吸引力。

印度鐵路餐飲旅遊(IRCTC)推出的「佛教聖地列車」,於每年九月到隔年四月,載著旅客造訪重要佛教景點,提供便利、安全、輕鬆又完整的朝聖行程。

關於印度

歷史:印度河流域文明時代的商業相當發達,已與中亞、波斯、阿富汗、南印度等地有著廣泛的貿易往來,哈拉巴和摩亨殊達羅等城市都是重要的貿易中心。當時貿易的主要進口有金、銀、銅、錫等,主要出口則有布匹等,度量衡也完備起來。

地理:印度半島位於南亞,比鄰阿拉伯海與孟加拉彎;最南端是科摩林角。印度全國的最南端則是在緬甸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與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

氣候:大部分地區都是熱帶氣候區域,南方屬熱帶季風性,北方是熱帶沙漠氣候。乾旱、季風性氣候的嚴重雷暴雨,造成突發性洪水,以及地震等,是印度的主要自然災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