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朱婕提供
■根據最早的文字紀錄,「Ayurvedic 阿育吠陀」計估從公元前五千年開始,是印度的傳統藥草醫學,也是最古老的醫療體系。 Ayur 代表「生活」、 Vada 代表「科學或智慧」,意味著:「生活的知識,更是一種科學的生活」,講究身體 、心理與飲食的平衡。
簡約的來說,阿育吠陀生活風格,是將草本植物納入平常的生活中,遵循良好的生活作息,重視體質與飲食的協調,一方面讓健康的人透過阿育吠陀的智慧得以保持健康,另一方面,協助生病的人透過阿育吠陀的治療,恢復健康,達到長壽。
邂逅藥草養生村
抱著對阿育吠陀內涵的瞭解,朱婕在兩年前創立了台灣第一家「 Ayurveda Vaidya 阿育吠陀中心」。初次見面的朋友都不免好奇一問,「你怎麼會去學這個(指Ayurveda)? 」
她說,在阿育吠陀的邏輯中,講究「業報與福報」,業報來自於累世,福報有可能當世就可以得到。機緣是在六年前的印度之旅開啟,她無意中發現南印藥草養生村,「藥草」的種子就深深的種在心裡。
直到一個人旅遊在尼泊爾,朱婕偶遇一位星象學老師,他告訴她:「妳與藥草有緣,在未來的歲月裡,生命裡的一切是老天要給你的,你只要去做。」 當時雖然不懂 ,但是,冥冥中,似乎有某種力量牽引?……到現在她仍然可以清楚地記得星象學老師當時的表情與堅決的態度,「台灣在這方面的資訊非常匱乏,找不到入口。」之後 ,經過印度友人的提議與協助,帶著忐忑不安的心,直奔印度。
回歸之後再啟程
「阿育吠陀不僅是一門醫學體系,而且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朱婕說,在阿育吠陀的治療體系中,認為人體和自然不可分割,當身體與自然不調和時,人體的各項機能便會受到阻礙,進而導致生病。至於阿育吠陀醫療方法,主要有三種實施方法:藥草療法、推拿療法及瑜伽療法。
阿育吠陀原本僅流傳於印度,後來隨著佛教的傳布,影響的區域愈來愈廣。不少出家人將阿育吠陀帶到中國、西藏、韓國、蒙古跟斯里蘭卡,使得這項古老的醫學和健康生活觀念,逐漸影響世界各地。
有人問朱婕對於「阿育吠陀」有什麼期望?朱婕很真誠的回答,希望阿育吠陀「身心的健康概念」,能建立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能健康且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