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娛樂船保釣行動,引發美國關切。我駐美代表金溥聰向美方說明,漁民按照合法程序申請,政府不能阻止他們出海,但也希望不要擴大衝突,避免擦槍走火,現在保釣船返回宜蘭,事件已落幕。
美方重申一貫立場,釣魚台列嶼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希望當事國冷靜自制,避免緊張局勢升溫。但相關官員私下表示,美方了解中國大陸、日本與台灣都面臨內部壓力,擔心各當事國維護主權的行動可能發生意外,希望各方透過對話解決爭議。
「各當事國」應指日本和海峽兩岸,美國自居「仲裁者」角色,其實早已選邊站。國務卿希拉蕊日前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會談,說「反對任何企圖破壞日本管轄權的片面行動」,強調日本的管轄權,又有美日安保同盟,雙方並進行「奪島」軍事演習,「仲裁者」立場偏頗,如何能令各當事國冷靜自制?
日本方面,民進黨及台聯立委赴日,拜會與日本政府關係密切的智庫,日方認為「全家福號」行動時機敏感,在台日漁業會談積極準備的此時,為何台灣政府容許這次保釣?是否中國大陸策動?立委團澄清兩岸絕未聯手,建議日方盡速與我簽漁業協定。
當事國中的海峽兩岸是否聯手?日本的質疑不無分化兩岸企圖,事實上,從一九七○年代「保釣運動」開始,台灣一貫主張釣魚台主權,全家福號行動,並不需大陸策動;兩岸都申明主權,加上香港,本已形式上聯手。
日方的質疑是拿漁業協定當籌碼,未必有談判誠意;漁業協定洽談多年而無進展,問題在日方不在台灣,台灣若以「保釣行動」為籌碼,對簽署漁業協定也許不無積極作用。
大陸環球時報指出,「日本必須從它目前的釣魚台立場上後退,它不退,中國就同它摩擦下去。日本下多大賭注,中國就陪著賭。」在釣魚台主權爭議上,大陸的鷹派聲音日漸趨強,日本新任首相安倍也屬鷹派,連鄧小平提出的「擱置爭議」都否定,雙方硬碰硬,使得美國不得不關注。
經濟、政治、軍事的相互牽扯、制衡,是釣魚台爭議的詭譎之處。自東京購買釣魚台後,大陸反日情緒高張,日本企業面臨抵制,包括汽車等產品銷售量大幅下跌。此刻安倍要重振日本經濟,所謂「安倍經濟學」就不能不把中國市場列入考慮。
美國準國務卿柯瑞講得更清楚,不認為目前有必要在亞太地區增加軍力部署,美國和中國儘管在經濟上是競爭者,但不應視為敵人,以免削弱雙方的合作。柯瑞還強調,美中在處理伊朗、北韓問題可以更廣泛合作,甚至在遠東事務上有更多共識。日前對北韓核武問題的聯合國決議案,中國也對制裁一事投下贊成票,即是一例。
安倍近日出訪越南、泰國和印尼,企圖尋找盟友,包圍中國。以現實利益論,美國的亞太戰略再平衡,和日本此時的擴張性戰略利益一致,美國樂見日本牽制中國。
再就兩岸情勢而言,美國期待兩岸和平,也是一種戰略再平衡。台灣在諸大國之間難為小,如何發揮樞紐角色,早日簽訂漁業協定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