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位人瑞總統 卡特百歲逝世

 |2024.12.31
426觀看次
字級
美國前總統卡特29日在喬治亞州平原鎮家中辭世,享嵩壽100歲。圖為他2016年1月在亞特蘭大的卡特中心,接受時任巴拿馬總統瓦雷拉的贈勳。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29日於喬治亞州平原鎮家中過世,享嵩壽100歲;卡特於1977年至1981年擔任美國總統,任內促成美國與中共建交,在國會壓力下簽署《台灣關係法》。卡特卸任後多次訪問中國大陸,也曾於1999年訪問台灣。

美國總統拜登率朝野及世界各國領袖表達哀悼,讚揚其為人道主義與世界和平的貢獻,並宣布將於1月9日為其舉行國葬,全國降半旗30天致敬。中國官方亦發表聲明,高度肯定卡特當年推動美中建交的歷史貢獻。

罹癌休養 仍想投票給賀錦麗

卡特兒子詹姆斯‧卡特表示父親卡特在家中過世,未說明死因。卡特2015年被診斷出癌症,去年2月開始在喬治亞州老家接受安寧療護,當時家人評估他恐時日不多,但卡特仍在今年10月1日慶祝百歲生日,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人瑞總統,也創下美國總統最長壽紀錄。

卡特家屬今年9月表示,卡特住在喬州平原鎮簡樸牧場式平房,雖身體虛弱,行動不便,卻沒有放棄,還與兒孫說想達成人生新目標:不是慶生,而是想投票給副總統賀錦麗;卡特在今年10月16日透過郵寄投下選票。

卡特夫人羅莎琳去年11月去世,享耆壽96歲;卡特與夫人結婚77年,卡特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即是出席夫人的葬禮。卡特1976年當選美國第39任總統,由於家鄉盛產花生,有「花生總統」之稱。

卡特任內最著名的政策莫過於完成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卡特上任後即做出決定,希望跨出歷史性的一步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為求不打草驚蛇、驚動國會等方面的反彈,卡特在嚴格保密情況下,由白宮單獨與中國當時實際領導人鄧小平聯繫,中美雙方最後敲定於1979年1月1日建交。當時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安克志於1978年12月16日凌晨請見前總統蔣經國,告知美方決定。

為確立接下來的台美關係,卡特政府於1979年1月下旬提出《綜合法案》(Omnibus bill),但內容僅3大項條文,台灣最關心的安全相關條款付之闕如;最後在同情中華民國的美國國會多數議員支持下,通過對台灣較有保障的《台灣關係法》,但對立法過程一直不以為然的卡特,一直拖到最後一天4月10日,才簽署生效。

伊朗人質危機 成敗選主因

卡特在任內爆發伊朗人質危機,美國同意讓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赴美接受淋巴癌治療,引發伊朗新政權的不滿,美國駐伊朗大使館遭到占領,數10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遭到扣留,直到卡特卸任當日才獲釋放,被認為是卡特敗選的原因之一。

卡特1980年競選連任失敗,慘敗給共和黨對手雷根。卸任後的卡特多次訪問中國,直到1999年才首次應「國策研究院」受邀訪台,與已故總統李登輝會面。卡特訪台時,曾引發部分台灣民眾抗議,時任桃園縣長呂秀蓮更在他演講之後舉手發言,訊問他是否為台美斷交道歉?不過卡特表明,他不需要為斷交決定向台灣及台灣人民道歉。

卡特任內促成以埃和談,也被稱為重視人道及人權的總統。卡特卸任總統後與妻子共同創立「卡特中心」,並於2002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表彰他多年來為國際衝突尋找和平解方的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