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觀念不改 永遠會有女性受害

戴定國 |2013.01.06
3753觀看次
字級

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強暴之都」惡名,性暴力屢見不鮮,被暱稱「達米妮」的醫學院女大學生不治身亡,群眾大規模上街哀悼。長期以來印度女性遭受暴力對待事件屢見不鮮,性平等觀念若不建立,永遠會有下一個「達米妮」,因為女性地位低下,低到「可能不如一頭牛」,社會更默許男性強暴或騷擾女性。

許多憤怒的印度民眾認為,包括印度總理辛格在內的政客,在承諾加強法律、加速對強暴犯和迫害婦女的審判等問題上,不值得信任。他們的疑問是:過去五年的邦選舉,政黨推出的候選人中有二十七人曾受到強暴罪起訴,這些政黨如何能保護婦女?六位當選的邦立法議員受到強暴指控,人們如何相信政客?

種性制度 仍有影響力

印度是個奇特國家,路透基金會的新聞機構「TrustLaw」將印度列為婦女境遇最差的國家。但印度執政黨領袖、國會下院議長都是女性,而且至少有三位女性首席部長,許多體育和商家顯赫人物都是女性,印度新一代女性進入職場的人數超過以往。

照這樣看,印度沒有性別歧視問題,但別忘了印度的種性制度,它是一種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儘管印度脫離英國獨立後,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對社會、尤其是農村仍有巨大影響。

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及人口的四%,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最低種姓的識字率低於全國標準,貧困率又高於全國平均值。如果國大黨主席桑尼雅‧甘地代表這個國家女權的極致,那麼「達米妮」無疑是社會最底層的縮影,有如天壤之別。

因此,最高種姓的女性可以出頭天,在政商各界、甚至寶萊塢呼風喚雨;最低種姓的女性則暗無天日,「不如一頭牛」的意思是,如同牲畜一般,可以被任意踐踏、欺凌,社會甚至默許男性強暴或騷擾她們。

遭到家暴 是自己的錯

在印度,女性受家暴是理所當然。聯合國二○一二年報告發現,印度十五歲至十九歲年輕族群,五成七男孩與五成三女孩認為老公可以打老婆。最近全國性的家庭健康調查也說,相當大比例的女性認為,被丈夫打都是自己的錯。

女性遭強暴後,耆老常要求她們讓步,撤銷告訴,甚至嫁給強暴犯,維持家族或氏族和諧。村里間也認為,受害者最後是不是能結成婚,往往比強暴犯被繩之以法還重要。就算強暴案確實通報,定罪率也低於兩成六。

印度法庭作業和訴訟程序異常緩慢,部分原因是法官不足,全國每一百萬人才分配到十五個法官,比中國的一百五十九名法官少很多。即使訴訟程序加快,法官極可能站在「加害者那一邊」,與村里耆老一般想法。

印度常把性暴力責任歸咎受害者自身。公共場所發生言語騷擾或身體騷擾時,路人常視若無睹,一方面是不想惹禍上身,一方面也認為錯在女性自己。一項針對印度法官的訪問發現,六成八受訪者認為,衣著暴露會招來強暴。西部拉吉斯坦省一名議員回應最近的輪暴案時,建議禁止私立女校以裙裝為制服,以免挑起性犯罪。鄉間長老也怪罪女性打手機、逛商場,是導致性犯罪激增的因素。

印度非常重男輕女,導致性別選擇性人工流產。即使女嬰生下來,經濟學家發現大約十二%「失蹤」;女嬰也被輕忽於照顧,四分之一死於童年,十八%死於生育年齡。專家發現許多婦女死於生育時發生的所謂「受傷」,這種「受傷」似乎顯示了婦女遭受到暴力。

歧視婦女 基本價值觀

二○一一年的記錄顯示,婦女刑事案件超過二點四萬件,強暴案比前年上升了九‧二%,綁架和劫持婦女案件上升十九‧四%,嫁妝糾紛中婦女被殺案件增加了二‧七%,私刑上升了五‧四%,騷擾婦女案件上升了五‧八%,另外走私販賣婦女案件上升了一百二十二%。

火也是婦女死亡的重要原因,印度人認為「女兒是賠錢貨」的觀念更甚於中國,每年在印度超過十萬婦女被火燒死。許多案例與嫁妝有關,因為嫁妝少,導致許多婦女被夫家點火燒死。

僅管在宗教和社會改革者的努力下,印度立法、政策和司法等方面都努力維護婦女平等權利地位,但由於歧視婦女的觀念早就被內化,成為印度人民的種基本價值觀念,很難輕易改變。

印度只有經過深層的社會改變,去除男性家長制和男尊女卑觀念,婦女才能受到包容和感到安全。「達米妮」之死若能成為起點,為其他女性帶來希望,將是印度歷史的轉捩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