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牧雨非報系
「潑墨畫」,簡單的說,就是把墨汁潑到紙面上,讓其自然流動的一種繪畫技法。但有時候,為了避免墨汁潑到紙的外面,也可以採取較溫和的方式:把墨汁盛在小盤子上,然後倒到畫紙上,或者用毛筆蘸飽墨汁,然後讓墨汁從筆尖滴到畫紙上。
為了表現出墨水流動的感覺,紙張須選擇不吸水的礬紙。先在礬紙上刷上乾淨的水,趁水未乾時將墨汁倒進紙裡,就可以運用許多手法:例如搖動紙張,或在墨上再滴上水或者顏料(最好是不透明的顏料:如石青、石綠、朱砂等),使墨或色彩產生流動,造成流動感及墨彩的濃淡變化。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必須運用你的想像力,將一堆無窮變化的墨彩,經過收拾、潤飾再加上點景,於是一幅美麗得耐人尋味的潑墨畫就完成了!
潑墨畫,據說古代就有了,不過只留下文字方面的記載,真蹟並沒有留傳下來。
近代畫家張大千又重現了潑墨畫,且成了他的專長。一堆墨,在他的山水裡,幻化成了重重疊疊的樹林,或大片大片的雲煙;在他的潑墨荷花裡,墨堆變成密密麻麻的荷葉,不再只是一堆單純的墨汁而已。
但是,如果沒有處理好,墨色依舊還是墨色,並不會變成畫的一部分,像這種浪費了墨水的畫家,以前可會被諷刺為「墨豬」的!
古代另外有一種「潑墨人物」,就不是這種畫法,而是以筆蘸水墨,直接在畫紙上渲染的人物畫,例如梁楷的潑墨仙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