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於明代中期的文徵明(一四七○-一五五九),是集文學家、畫家、書法家的大名家,因祖先世居衡山,故號「衡山居士」,後人稱之「文衡山」。(局部)非報系
活躍於明代中期的文徵明(一四七○-一五五九),是集文學家、畫家、書法家的大名家,因祖先世居衡山,故號「衡山居士」,後人稱之「文衡山」。他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累官至翰林待詔,年壽九十歲。在詩文上有文采,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繪畫學自於沈周,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文徵明書法初由蘇東坡入手,後從岳父李應禎學習,受其啟蒙而自創風格。文徵明書法以自學為主,他吸收傳統於鍾繇、二王與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各家而自成一格。他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小楷是文徵明所有書體中最佳者。
文徵明書法風格清秀俊雅,頗具晉唐風韻。晚年八十歲以後的小楷,尤其見功夫,秀勁輕快,現存世許多名作均完成於此時期。
但早年的文徵明書法並不好,當時因字寫得差不許參加鄉試,受辱而發憤圖強。之後,雖然習字有成,登仕之路並不順利,一直應試到五十三歲,始終未能考取功名,後經人引薦授翰林院待詔之職,又因受同儕排擠,未滿三年即告請還鄉,返回蘇州定居,自此專致於詩文書畫,晚年聲名逐日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