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親王昭槤《嘯亭雜錄》云:「永瑆幼時握筆,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趙文敏,又嘗見康熙時內監,言其師少時猶及見董文敏用筆。惟以前三指握管,懸腕書之,故王廣推其語,作撥燈法。」永瑆的書法初學趙孟頫後學董其昌,對筆法有體悟,其書有方圓,結體疏密相成,風格不俗(右圖)。
文/陳俊光
愛新覺羅‧永瑆(一七五二—一八二三年),字鏡泉,號少菴,別號詒晉齋主人。清高宗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受封為成親王。
成親王永瑆雖聰明睿智、才氣橫溢,處事果斷且有主見,但人品不佳。對他最了解的是禮親王昭槤,昭槤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他對永瑆的評價:「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馭人。持家苛虐,護衛多以非罪斥革」、「逢迎權要,其上眷稍有衰者,即罵詈之……」
雖然永瑆的品性下劣,但是他的書法造詣倍受肯定。當時永瑆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列,譽為清朝中期四大書家。
清代皇室善書者,以他最俱好評。書壇金石考據專精的書法名家楊翰,於《息柯雜著》記載:「王(成親王)得窺內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書法大備如是,大抵皆從帖中問津,未深究古碑耳。」
楊翰指出成親王的書法受限於法帖,沒有深入探究碑刻的古趣,以今之說法,永瑆的書風屬於帖派。
永瑆自號詒晉齋主人,與北宋米芾的寶晉齋異曲同工,很清楚表明要傳承晉人書風,也就是延續二王書蹟,這與其家學有很大關聯。
禮親王昭槤《嘯亭雜錄》云:「永瑆幼時握筆,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趙文敏,又嘗見康熙時內監,言其師少時猶及見董文敏用筆。惟以前三指握管,懸腕書之,故王廣推其語,作撥燈法。」永瑆的書法初學趙孟頫後學董其昌,對筆法有體悟,其書有方圓,結體疏密相成,風格不俗(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