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名載淳,才六歲就登基,在位僅十三年,十九歲時因病去世,人生短短十九年。
文/陳俊光
同治皇帝名載淳,才六歲就登基,在位僅十三年,十九歲時因病去世,人生短短十九年。
同治皇帝,是滿清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咸豐六年生於儲秀宮,是慈禧皇太后的親生兒子。其父三十一歲的咸豐帝臨終前,欽點輔弼新君的八位大臣,贊襄一切政務,這八位大臣當時定載淳年號為「祺祥」。
彼時,慈禧想擺脫八大臣的勢力。她與慈安太后及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順利奪取政權,改元號為「同治」。有「同歸於治」、「君臣同治」之意,事實上是「母子同治天下」的垂簾聽政。
載淳十九年的短暫人生,在強勢的母后干預下,他能做什麼?僅是個傀儡皇帝罷了。後人對此有評論,《清史稿‧穆宗本紀》曰:「沖齡即祚,母后垂簾。國運中興,十年之間,盜賊剗平,中外乂安。非夫宮府一體,將相協和,何以臻茲!」讚譽慈禧垂簾之功。
同治皇帝於十八歲開始親政,在此之前只是讀書,並未參與任何朝廷政務。他的老師翁同龢於同治四年奉旨教授,除了一般課程之外,翁同龢亦教授了書法。翁同龢的書法,早年學董其昌、米芾,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書風淳厚。同治皇帝受其影響,字形以厚重見長,很適合寫榜書。
同治皇帝的楷書墨跡「導養正性」(上圖),是一件橫幅作品。整體觀之,僅有顏字厚重的外形,缺少剛勁筆勢,與開張、雄渾的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