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火燈煌圖/記者楊慧玉
今年寒流接續報到,陽明山山區濕冷難耐,在戶外短暫佇立,已被風雨侵擾得一身狼狽,但箭筍達人徐燈煌天未亮就出發前往更高、更深的山上採箭筍。
頂著刺骨寒風,未見過箭筍的旅人抱持著一絲絲跟隨的想法:「採箭筍的地方騎車可以到嗎?」多麼希望答案是「可以!」但徐燈煌果斷地說:「不行!要爬兩個小時!」只見旅人一時瞠目結舌,但仍不死心:「你是指來回?」他卻不留餘地地回答:「來回四個小時!」
每年春、秋,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允許民眾入山採集野生箭筍的時節,但僅限擁有該單位核發許可證的居民。此前,大自然的美味約莫需經半年的孕育,吸收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才得以長成人工栽培無法達到的鮮甜、脆嫩。
箭竹林像縮小迷你版的竹林,也因此林間特別茂密潮濕,又黑又暗。採集時得彎腰細細尋找,也得躲過乾枯尖銳的枝幹;達人說,春季遇寒流雖濕冷,但秋季遇艷陽更煎熬,林間熱氣蒸騰、悶濕難忍,比起來,「濕冷還算快活!」
世居金山的徐燈煌從小就得幫忙採箭筍、剝箭筍,對於大自然不求回報的恩賜,與母親不辭辛勞的付出,他滿懷感激:「山區的生活比較貧乏,我母親就是靠這片山林養大我們七個子女的。」徐燈煌望向已八十幾歲的母親。老人家仍不捨歇息,紅腫凍紫的手指熟稔地剝著他剛採回來的箭筍。
從採集、清洗到去殼已煞費周章,徐燈煌卻說,還要再燒材煮個把小時,箭筍的鮮甜和淡雅香氣才能呈現得最淋漓盡致……。看來,這得來不易的春季美味,必得細細地咀嚼、賞味,始不負自然的恩澤與農人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