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尾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這是黃庭堅(號山谷道人)傾力寫成的書法作品,與蘇東坡信手捻來的心境截然不同,長久以來相互對映著。兩種不同風格與性格的大家,這一鬆一緊的並列,世人譽稱為「雙璧」,被歷代所珍視。
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揣想黃山谷跋寒食帖的心理,尤其末句「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的意涵。山谷先生對東坡先生是推崇?還是爭勝?無絕對解答,似乎已成為一樁公案,全然以個人領受深淺而定。
山谷先生的這件題跋墨跡,用筆技巧精妙,字裡行間有一種明快新鮮卻質樸的氣息。他緊實的走筆,墨色的濃淡、乾濕變化有度,其中蒼勁有力的飛白,是波動幻化的線條,非一般筆墨,這些用筆技巧,確實是東坡書法中所無,像這樣精采的線條美感,另有一番風光。
黃山谷與蘇東坡兩人性格不同,風格自然有別,而〈寒食帖〉主文與尾跋書風,皆令人讚嘆。
書法似劍道,山谷先生當時題跋的心理,在此借胡蘭成先生的一段話或許可以說明:「往時的劍客遇到高手,即與較量,一面暗暗喝采,一面試要打出對方的破綻來,為此至於不辭喪失性命,並非是為勝負,而是為要確實明白劍道的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