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台北搭高鐵前往高雄,一向寬敞的車站令人傻眼的「人滿為患」,排了一個小時終於買到車票,忍不住問售票的櫃小姐:「今天是什麼好日子?」小姐帶著無辜疲倦的眼神說:「我也很想知道。」
高鐵從2007年行駛以來,推出自由座、65折、早鳥票、學生優惠等方案,這些策略讓更多大眾,有機會坐上高鐵,並體會高鐵速度帶來的便利性。
記得有一次,早上從台北搭高鐵到嘉義談佛誕餅的製作,下午到高雄拜訪單國璽樞機主教,傍晚回佛光山開會,在一天裡輕鬆的完成過去二天才能跑完的行程。時間的縮短,增加了空間的多元性,「方便」,成為現代人生活中最直接的需求,也讓人習慣依賴和跟隨。
經營有成的高鐵,各站都設備有休息和洽公的各種便利商店,再加上平穩的速度、乾淨的空間和服務人員的好態度,讓搭乘的乘客,從實際的體驗參與,產生歡喜、信心和希望,由此可見方便之重要。
回顧星雲大師在四十多年前開山時,即為佛光人制定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這是多麼大氣的遠見啊。例如一般傳統寺院重在殿堂,但是,來到佛光山參訪,你累了、餓了,到處都有給人方便休息的客堂和滴水坊,親切的奉上一碗給人歡喜的平安粥或佛光茶。佛法就在人類最基本的一粥一飯,送往迎來中,建立信心和希望。
給,是一種慈悲,給得適得其所,則是一種智慧。從人出發,從心感受,以自他交換的「同事攝」,化繁為簡的思考,則是企業勝出的關鍵。如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所「應」無非是讓眾生在契機接納的方便之下,進而離苦得樂。
給人方便,是領導者的悲智法門,也是讓人接受的重要因緣。
生命像舟,大眾像水,水漲則船高,舟船要能無遠弗屆的十方來去,就要看如潮水的大眾是否夠多、夠寬、夠廣。只要秉持「給人方便」的理念,處處為人著想,必然會有一個海闊天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