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齡鶴壽,福壽康寧」,是其作品之一。細看這幅字,前段「松齡鶴壽」,還寫得堂堂大氣;後段「福壽康寧」,則愈來愈弱。寫字與處世一樣,收尾最重要,俗語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慈禧真是字如其人,可歎啊!
文/陳俊光
慈禧出身於北京滿族鑲藍旗世襲官宦之家,是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
咸豐帝死後,其六歲皇子同治帝繼位。彼時,她與恭親王奕訢等發動辛酉政變,智取顧命八大臣勢力,與慈安太后一起垂簾聽政,被尊為「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或「西太后」。
慈禧太后於同治及光緒兩位皇帝在位時握有實權,是一八六一年至一九○八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時間長達四十七年,世人稱之為「無冕女皇」。其掌權時間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
清朝以前能掌握政權的女性屈指可數,唯漢代的呂后及唐代的武則天。呂后先開了例,不擇手段爭奪權位;唐代的武則天亦然,是功?是過?她立了一座無字碑,任由後人評斷。
慈禧太后也不遑多讓,她專橫的態度,將傾覆的危局,支撐了近半個世紀。掌權時間不僅超越武則天,且超越大多數帝王。
慈禧太后與武后兩人均善書,兩者在風格上有差別。
武后的字,精湛、雍容而大度,其代表作〈昇仙太子碑〉,無論文章、筆法及章法均佳。
慈禧太后雖善書,但沒有武后的長篇巨幅留下。她喜歡寫大字,書寫的內容很簡單,不外乎是祝賀辭,例如:福、壽之類者。
「松齡鶴壽,福壽康寧」,是其作品之一。細看這幅字,前段「松齡鶴壽」,還寫得堂堂大氣;後段「福壽康寧」,則愈來愈弱。寫字與處世一樣,收尾最重要,俗語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慈禧真是字如其人,可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