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永琰未登基前寫了一副對聯,文曰:「鶴翔珠樹騰朝旭,鳳翥瑤岡舉瑞霞。」署款「皇十五子」(左圖)。書體厚實,有顏真卿的形與質,但缺少顏體剛勁秀拔的筆勢。
文/陳俊光
嘉慶皇帝永琰未登基前寫了一副對聯,文曰:「鶴翔珠樹騰朝旭,鳳翥瑤岡舉瑞霞。」署款「皇十五子」(左圖)。書體厚實,有顏真卿的形與質,但缺少顏體剛勁秀拔的筆勢。
乾隆皇帝這一生有十七個兒子,他傳位給排行第十五的永琰,也就是嘉慶皇帝。
滿清沒有傳位於長子的習慣,有的以遺詔的形式冊立方式,例如順治帝傳位於三子玄燁;而康熙則是生前徵詢大臣,崩後亦是以遺詔方式傳位皇四子胤禛;至於雍正帝即位後,則設立了祕密建儲制,密冊第四子弘曆繼位,也就是乾隆皇帝。
縱觀清朝初期確實是四海臣服、揚威華夏,延續一百三十年餘的「康乾盛世」,政治、經濟及文化皆達到鼎盛局面。除在位者各個都具備匡扶社稷、治國安邦的傑出才幹外,關鍵在於他們都選擇了優秀的繼任者。比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勵精圖治的雍正、銳意進取的乾隆,無一不是父皇生前所精挑細選的最佳繼承人。
彼時,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都是乾隆帝眾皇子中的佼佼者。永瑆聰明睿智、才氣橫溢,處事果斷且有主見;永琰性格內向、性情敦厚,為人規矩仁孝。
乾隆晚年,國力日益衰退,應由永瑆這樣一位性格鮮明、甚有主見的皇子來繼承皇位最為合適。但結果,乾隆卻把皇位傳給了永琰,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五位皇帝,年號「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