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朱(陽)文 豐/白(陰)文
咸/朱(陽)文 豐/白(陰)文
文/陳俊光
上周介紹咸豐皇帝的書法作品,落款沒記下時間亦未署名,僅鈐「咸」、「豐」兩方印記,代替署名。
咸豐皇帝的御用印,著錄於《故宮博物館藏文物珍品大系》,印材是一對雞血石正方章(上圖),沒有雕紐的素章,石質整體呈鮮紅色,是昌化石中最名貴品種,現今以「大紅袍雞血石」來稱呼它。
兩方璽印的印文,書體均為篆書。「咸」字用朱(陽) 文刻成,邊線用回紋裝飾,印面呈圓形;「豐」字用白(陰)文刻成,邊線亦用回紋裝飾,印面為方形。
一圓一方、一陽一陰。陽是天,天在上;陰是地,地在下。所謂的「天圓‧地方」,是這一對璽印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周髀算經》載:「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天圓地方的說法在《易經》中,則以陰陽概念,對天地生成及其運行的解讀,意謂天下萬物都是按照陰陽五行演化而來。《易經》為百經之首、國學之源,是漢民族至高智慧和一切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
清朝初期順治皇帝開始,即要求皇族必須學習漢文化,目的當然是為統制漢人。然而清朝皇帝依個人的修為,有的對漢學有高度興趣,有的則不以為然,然而或多或少都受了漢文化的影響。
到了咸豐皇帝,以大學士祁雋藻為師,學習漢文化,並重用其才,未料英年早逝。清咸豐十一年辛酉七月十七日,因病死於熱河行宮,享年僅三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