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假日,朋友淑芬替兩個高學歷的適婚男女安排了一次見面機會。她告訴我,這是「安排見面」,不是「相親」,所以雙方都不會有壓力。
話雖如此,見了面如果彼此談得來,當然會有後續發展,可惜的是,才見完面,男方母親就透露出消息:以後不必再見面了。
明明是郎才女貌很登對的一雙,彼此學歷與家世也相當,怎麼會才見了一次面就決定不來往了?淑芬說她很訝異,一問之下男方才表示:一開始雙方印象都很好,也確實很談得來,沒想到聊得投機後,女方卻突然表示她不喜歡小孩,結婚後不打算生孩子。
我兒子是家裡唯一的獨生子,女孩說她不生孩子,我們怎麼能接受?男方母親反問,朋友只有啞然。
聽完這個故事,在座立刻有人感嘆;現在的女孩自主性真強,如果是我們當年,別說不可能當面說出「我不生孩子」這種話,怕連這種不生的念頭都不敢起吧。
另一位朋友則說,就是這樣,我們台灣的生育率才會愈來愈低啊。
一片感嘆聲中,座上最年輕的一位朋友說了一句話:「我覺得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就是生下我女兒,把她抱在懷中的時候,怎麼有人願意放棄這種幸福啊?」
這句話馬上引起其他人的不同反應;有人說:「其實我兒子也宣稱不想要小孩,不過我猜,過兩年年紀再大一點就會改變主義了。」有人則說:「別說不要,有人一直想生還生不出來呢。」
真的,有人費盡心力想要孩子卻不可得,有人卻怎樣也不希望生活中有孩子牽絆,年輕人的這種自主意識抬頭,到底是放棄的多,還是得到的多呢?
想是這麼想,我並沒有說出來。佛法告訴我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緣法,別說旁人難以強求,自己又何嘗強求得來?相親這回事,還是一切隨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