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要教育他們尊重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別人甚至別的物種的生命。
星期三下午,我接到一通友人的來電,她告訴我,她懷孕了,這是她的第二胎。喜愛孩子的我,當然第一個反應就是恭喜她,因為她把第一個孩子教養得非常好,所以,我也對她肚子裡的小生命非常的有信心。可是,友人接下來的話語卻讓我無言。
「我懷兒子的時候,我有夢到他,人家也都說有『胎夢』。可是,我都沒有夢到這個小孩,也沒夢到我懷孕,是不是這孩子跟我沒緣啊?」
「我以前懷兒子的時候,我覺得好快樂,身體也沒什麼不舒服,可是,現在,我牙齒好痛,吃東西也會吐,我真的對生這個孩子好害怕。」
「我婆婆知道我懷孕了,她只有說一聲『喔』,然後就叫我先多找幾個醫生確定我上個月吃的感冒藥,和上星期吃的生火腿沒有影響到孩子,如果有影響,她叫我要去拿掉。」
「我老公知道我懷孕以後,哭了二天。他說,他跟小朋友說好了,要等他考上博士班才可以來,可是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現在就來了,而且他也很擔心,他養不起我們。」……星期四的下午,我聽到另一位友人做出了一個我無法想像的決定:她決定要拿掉肚子裡的小生命。
連續二天,二位友人的來電,讓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一篇又一篇的少女墮胎、未婚生子的新聞報導。
說實在的,我絕對同意生命固然充滿了歡欣與喜悅,但生活也充滿著無奈;因為每一個人的環境不一樣,所以,當知道有一個生命在自己身體裡形成時,每個人的反應都不一樣。但是,我卻無法理解,當我們明明知道自己的環境還不適合迎接家庭的新成員時,為什麼不提早做一些防範的措施,而讓那個小生命背上無辜的「原罪」呢?
因此,我想,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要教育他們尊重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別人甚至別的物種的生命。孩子們天真無邪、情感豐沛,還有許多良善的本能,如果我們可以及早教育他們,他們就會懂得保護自己、保護所愛的人,而不至於做出讓自己後悔、讓所愛受傷的事情。
尊重生命是一種品格教育,它絕對不是等孩子上學了、等孩子年紀到了再來教就可以解決的課題。當然,對十歲以下的小孩子談論性行為的話題是過早了一點,所以,父母可以透過親子共讀或者種植小盆栽、養小金魚、假日探訪大自然等活動,將尊重生命的概念灌輸給孩子,並養成盡責、負責的美德,如此為孩子日後的行為奠下慈悲的沃土,才是生命教育的根本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