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報資料照片
視障者可以欣賞美術作品嗎?以往我的觀念裡,總認為眼睛看不見的人只適合欣賞雕塑類物件,因為他們多少可以透過雙手的觸摸,知道物件的形體之美,至於一般的平面作品就免了吧。這個觀念,直到我參加一個學習活動後才完全改變。
視障者雖然看不見,但他們可以經由別人的解說,知道藝術作品的模樣、形態,甚至顏色;他們可以體會藝術之美,還可以「聽」電影,這些,重要的是必須有明眼人幫忙,才能讓他們享受一切。
譬如,我們看電影時,可以把場景與演員的動作一一描述,讓看不見大螢幕的朋友也能知道在演什麼。但這種描述必須真實又不帶任何過度的情感,一旦影片中有人說話了,還要立刻住嘴,讓他們自己去聽,這樣才能讓視障朋友也能一起「觀」賞。
美術作品一樣可以用這種方式帶領視障朋友欣賞。我們可以向他們描述整張畫的狀況,也可以告訴他們上面有些什麼顏色、整張畫尺寸有多大、是怎麼呈現,讓看不見的朋友也和我們一樣進入畫中世界。
活動中,也有視障老師帶領大家體驗看不見的感覺。像戴起眼罩、拿著手杖,憑聲音辨識該往哪個方向行走;然後蒙著眼先摸一個玩偶,再用紙黏土把摸到的東西捏出來,以及用不同的眼鏡體驗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不同的眼疾狀況。這才發現,沒有視力時有多麼無助、多麼需要別人幫忙。
我們也藉由活動中不同老師所提供的作品,見識到即使有視力障礙,很多人依舊能夠展現他們的藝術天分。有人畫作色彩繽紛,有人充滿想像力,如果不知道這些藝術家的狀況,絕對沒人會認為作品是出自完全看不見的人之手。
可是,畢竟不是每一個視障者都能幸運地悠遊在藝術領域中;有人明明頗有天分,家人卻認為他必須學一門專門技藝以維生而放棄畫畫。什麼是一般認為視障者最「適合」學習的技藝呢?答案只有按摩。聽著老師的述說,好令人心酸。
聽視障者的故事,體會他們的不便,讓我們每一個參加者都收穫良多。我想,以後我們不僅了解如何帶領視障者欣賞藝術作品,在遇到視力不便的朋友時,更知道要怎麼跟他們相處了。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