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下湖區的秋天山色,如同水墨山水畫。圖/楊錦郁
上湖區的瀑布景觀之一。圖/楊錦郁
文/楊錦郁
十月中去了一趟克羅埃西亞,行前對於位在巴爾幹半島的該國並不熟悉,只知當地有豐富的古羅馬帝國遺蹟。長年旅行下來,我逐漸明瞭個人旅行的趣味,除了想探訪海陸絲路所經過的國度外,古羅馬帝國曾征戰過的地區,也是我感興趣的,尤其是透過殘存的羅馬水橋,連結起帝國當時統治的廣幅領地。
對克羅埃西亞不熟悉,但在談話間,發覺身邊有些朋友都去過了,其中一位對我說「十六湖國家公園很漂亮」。我無法想像她所說的「漂亮」,心中期待的是,十月分出發,可能看得到美麗的秋景和楓葉。
生長在「四季如春」的寶島,我們其實不太有四季分明的經驗,有時前往高地或遠離居住地飛往遠方,只為了去追尋春花秋楓的蹤跡。直到中年後,我才意識到一年四季中,最喜歡秋天。台灣的夏天有點炎熱,當暑氣略降,空氣中流動徐徐的輕風,舒適的感覺讓人意會到時序入秋了,此時,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也紛紛呈現出秋天的樣子。我讀大學時,學校位在陽明山上的華岡,每逢秋季,都能捕捉到楓和槭的漸層變色,不過因海拔及溫度的關係,葉色就在黯黃至赭紅間流轉,真正看到辣椒紅般色澤的秋楓,是多年後在日本。
克羅埃西亞的十六湖國家公園位在該國中部普利特維斯(Plitvice),這個隱於森林的國家公園從一九四九年開發後,便成為歐洲著名的森林公園。顧名思義,十六湖國家公園共有十六座湖泊,這十六座湖泊分散各區,依位置又區分成「上湖區」和「下湖區」,此處的地質屬於石灰岩和白堊質,水流經過數千年後,沖積形成斷流瀑布、奇岩洞穴、蒼翠的森林環繞著清澈的湖水,不論是春季水色、夏季青巒、秋季紅楓、冬季皚雪,無不是美景,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出塵的景色,十六湖國家公園於一九七九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自然遺產。
十六湖國家公園占地遼闊,我們得分兩天賞玩,第一天先遊「上湖區」,此區因地形高低差異,形成許多大小的瀑布,遊客循由山間的步道爬上爬下,近觀或遠觀緩順或激急的水流瀑布。有幾處的湖面上鋪架木頭棧道,棧道寬約一人半身,沒有扶手,遇到來回雙方相遇,得錯身而過。
S型的木棧道常出現在十六湖的風景照中,行走其上,得全神專注,以免跌落深不可測的湖裡,然而我發現,走在湖中棧道,正好能夠環視眼前的山色,我賞看綠、黃、橙、赤,濃淡的色澤融合,譜出遍山的秋色,沒有豔麗的火紅,唯有秋日的和熙與溫柔。
行過彎曲的長長木棧道,直接便到了瀑布下,站在此處能感受到水花噴濺的涼意。我忘情的貪看水花及四面顏色多樣的森林,心底無比舒暢,飛越千山萬水,不就為這樣的一幅秋景。
次日,我們續往「下湖區」遊覽,這天從夜裡就下起大雨,直到黎明,大雨轉小,氣溫卻陡降,加上被雨浸溼的山路格外泥濘,便有了和前日不一樣的賞湖經驗。有別於上湖區的賞瀑,「下湖區」賞的多是湖,為了欣賞不同的湖景,我們在雨中森林間行進,細雨飄飛,必須專注腳下,以免打滑。同伴們紛紛穿上雨衣,我也不例外,已經有許多年未曾穿上雨衣,在這裡又喚起童年下雨天上學時穿雨衣的趣味。
「下湖區」同「上湖區」一樣,分散的湖泊被群巒包圍,山巒間不同的樹種相應秋季,顯現綠、黃、橙、赤各種濃淡的色澤,在雨霧氤氳中,湖泊映現山峰倒影,有種水墨畫的氛圍。
「十六湖國家公園很漂亮」,我想起了行前朋友對我說過的話,心想多數旅客前來這裡,大概都會對眼前這片自然的山林、湖泊、季節變化,留下美好的印象。
不過,在十六湖國家公園兩天,我幾乎沒看到紅火般的秋葉,儘是橙紅,這也讓我行走間,不時憶起曾在韓國深山遇見的鮮紅秋楓。二○一九年,也是十月,我有機會前往韓國的幾處名剎參訪,從首爾奉恩寺到榮州扶石寺、天燈山鳳停寺、大邱桐華寺、慶尚南道海印寺,慶尚北道佛國寺、石窟寺院、慶州芬皇寺、通度寺到了釜山梵魚寺,這些寺廟建築的時間多十分古老。韓國在長遠的歷史發展中,經歷過朝代興替、戰爭動亂,但這些保留完好的古寺卻沒有遭受波及毀壞,一般咸認,古寺建在深山中,出入不易,這樣隱於世外的地理環境成為它留存下來的關鍵。
為了去拜訪這些深山古剎,走路或爬山是必須的。我們離開首爾後,一路往南參訪,首站去扶石寺,然後再到不遠處的鳳停寺。這兩座寺院都有很長的一段參道,從下車處起單程大約要走三十分鐘。我走在扶石寺參道上的步伐明顯落後隊友,但心情輕鬆,畢竟沿途偶見滿樹黃葉的銀杏,還有葉色褐赤不一的楓、槭。進到扶石寺,看到這座建於西元七世紀的寺院,猶保留完整的殿堂、鐘樓、鼓樓。樸素的木造建築,和自然山色融為一體。注意到寺院一角,幾棵柿子樹葉掉落,澄黃的柿子高掛枝頭,山間秋風颯颯。
原路走回停車處再轉往鳳停寺,走在參道片刻,看到鳳停寺的一個小山門,豈知後面還有好長的一段路。參道旁林樹參天,遮掩陽光,顯得有點清涼,兩旁樹林偶爾看見不怕生的山豬家庭。我繼續走著,發覺這片山林中的楓樹色澤似乎更濃,在簇簇褐黃葉中見丹紅。
被群山環繞的鳳停寺是一座古樸的寺院,寺內的彩繪丹青保持完整,極樂殿被認為是韓國最古老的木造建築寺院。我對該寺印象最深的是圍牆邊探出一棵高挺的楓樹,滿樹的小楓葉均勻的火紅,所謂的「楓紅」應該就是眼前所見吧!來自四季如春的台灣孩子,我第一次經驗到「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醉人美景,拍了幾張照片,也留下深刻的畫面。
後來,隨著行程的推移,在深山裡所見的楓紅愈發鮮豔,我也逐漸能在每段長長參道的行進間,欣賞秋天的黃杏葉、紅槭葉和樹葉半凋落的不知名林樹。此趟拜訪的每間寺院都讓人有種不虛此行之感,更愉悅的是,因為時序入秋,讓我有了飽覽秋天林相的經驗。
十六湖國家公園的秋天顏色並不盡同我在韓國山間所見,但山色映在湖泊的瑰麗倒影仍是獨一,美到讓人想再多佇足一會。我帶回十六湖秋楓的色澤,如同韓國的紅楓印記,並將這些秋色存在記憶裡。來年秋風起,我一定會回味遠方國度,秋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