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浮光】 從大阪萬博看台灣 文/楊錦郁 |2025.10.24 語音朗讀 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阪萬國博覽會的吉祥物「脈脈」。圖/楊錦郁以玉山為意象的台灣館外觀。圖/楊錦郁台灣館生命主題展區的瑰麗畫面。圖/楊錦郁 文/楊錦郁一九七○年,世界博覽會在日本大阪舉行,那是日本首次主辦的世界博覽會,也是我國在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前,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參展。現代化的展館由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館前還有藝術家楊英風「有鳳來儀」的雕塑作品,氣派十足。很多人都曾參與那次盛會,包括猶是孩童的如今日本德仁天皇。那時,距離全面開放觀光還有好多年,除了探親、商務、留學等事由,一般人根本沒有機會出國,但我那活躍於青商會的父親,循由和日本大阪締結姊妹會的關係,推動雙方隔年互訪的「兒童親善訪問團」,讓十歲的姊姊、然後來到十歲的我,先後參加訪問團到大阪去增廣見聞。疼愛女兒的爸爸先安排兩個女兒赴日後,才讓排行老大的哥哥前往交流。哥哥前往大阪的那一年正好是一九七○年,十五歲相對懂事的他,躬逢其盛,參觀了大阪萬國博覽會。五十五年後,七十歲的哥哥在年初和我們姊妹相聚時,提到他今年的心願是去看即將在大阪夢洲開展的大阪萬博會,畢竟他小時候去過。當下我心想已有數年未曾到大阪,便決定和他同行。我們很快訂妥機票和行程,哥哥並偕他的好友阿彬同行,但春末出發前,哥哥卻突然病倒,幾乎無法出門,不得已只好取消所有行程,包括各館的參觀預約。初秋,元氣稍恢復的哥哥重提去大阪萬博的事,我因另一個遠遊行程將屆,有點不想去了,但我明白,大阪萬博已近尾聲,如果我此時縮手,哥哥重返大阪萬博的心願可能無法完成,便抱持陪他一趟的心情,三人同行前往大阪萬博會。行前,我看了一些相關的報導,因為展期從四月開始已一段時間,youtube上有不少人貼出前往觀賞的影片,包括熱門的法國館、日本館、台灣館,我人尚未前往,卻恍若跟著影片親臨現場。出發時,我們除了預約入場時間,其他一個館都沒預約到,也只能自我安慰,且走且瞧吧,而我心底確定的是,到萬國博覽會,絕不去我們熟悉的台灣館浪費時間。抵達大阪當天已晚,隔天一早,我們從旅店出發,轉搭地鐵前往萬博所在的夢洲,夢洲是個人工島,絕多數遊客出入都搭地鐵,地鐵載來一波波的人潮,出站後,大家全湧向同一方向,讓我的腳步也跟著緊張起來。當來到預定的東大門入口,只見前面數十排的隊伍長龍,只能跟著慢慢排隊。接受過安檢,好不容易進到展覽區,看到眼前的吉祥物代表「脈脈」、世界最大型、只用榫接的三百六十度大屋根,終於鬆口氣,然而接下來卻也不知從何看起。我們朝著寬廣的園區走進,率先看到韓國館,APP上顯示現場排隊要七十五分鐘,因為三人都去過韓國,不想花時間排,於是邊走邊觀察有沒有哪個館排隊的人較少,不遠處的德國館排隊情形看似還好,跟著在隊伍後排了一下,才發現那是在排餐廳的隊伍,德國館的入館排隊動線在另一端。移步過去,長長的隊伍後端,立一告示牌寫著:「預估入場要等兩小時」,我們於是放棄。這時已近中午,入場的人潮似乎愈來愈多,戶外教學的學生、當地和各國的遊客,在各國的展館前排出一條條長龍,連先前不想進去的韓國館都變成要排隊兩小時以上,緊臨的泰國館、澳洲館也不遑多讓。夢洲是填海而成的新生地,雖有植株,但尚未成蔭,行走其間十分燠熱。哥哥大病初癒,拄杖而行,從早上出門都未稍坐,我有點擔心他體力不支。阿彬說想去「靜謐之森區」,也是萬博的綠肺拍照給朋友看,我們便前往那處不甚大的森林區去,並就近在旁休息區簡單地午餐。中午已過,我們卻連一個館都未踏進,心裡難免有點急,但又無可奈何,我們商量不如先上大屋根上走走。搭電扶梯上到大根屋上的環狀平台,清楚地眺望到園區的遼闊,以及居於海上的地形。哥哥走不到一會兒,說他要先下去坐著等我們。我和阿彬邊走著,發現西班牙館的排隊隊伍流動得快,於是打電話給哥哥,讓他先過去排隊。我倆趕緊從下一個手扶梯下去,穿過比利時館熱鬧的廣場,來到西班牙館前,館方人員正用紅龍擋住排隊入口,因為人潮愈來愈多。一時找不到哥哥,我慌了,所幸阿彬看到哥哥已在入場隊伍的後端,我們迅速穿過紅龍,和哥哥會合,一齊進入大阪世博的第一個館,看了館內淨化海水的計畫和一些人文的圖片,雖未感驚豔,但十分愉快,畢竟終於破零。從西班牙館出來後,我們在各館間來回流連,發現各館排隊入場的時間都要超過兩個小時。眼前已下午兩點多,衡量時間和體力,若要排兩個多小時,那麼我們頂多只能排一個館。在萬博會裡逾一百八十個館中,究竟要選排哪個館呢?我們三人竟一致同意想去看看台灣館。 因為不能用國家的名義參展,此次在大阪萬博會中,台灣館是以「Tech World」的名稱參展。我們移往「Tech World」的所在,它的外型是由可回收的銀色金屬層層堆疊成一座玉山意象的建築,我們來到入口處,工作人員親切地說明當下大概要排兩個小時才能入場,並指出彎延隊伍的終段。我們繞到隊伍的最後端,但見前後都是日本人。讓哥哥暫到隊伍外找椅子歇腿,由我和阿彬負責排隊。我在心裡幫自己的身心打氣:慢慢來,不要有任何情緒,等兩小時過去。工作人員的估算確實準確,兩小時後,我們已在隊伍的前端,而後頭隊伍依舊漫長。在等待間,欣賞到西班牙館前的器樂演出,又看到台灣館戶外原民歌唱及傳統技藝演出,稍減站立排隊的疲憊。在入館之前,我其實沒多期待,畢竟台灣是我們熟悉的母土。在大阪萬博會中選擇它,毋寧是情感上的因素,捧捧自家的場。終於輪到我們入場,三人一起進入,聽工作人員簡短說明館裡展出的三大主題:生命、自然、科技,然後隨之進入第一展區,宛如通過銀河系的黑洞,忽然間看到中央一個巨大的圓柱體,柱體上流動著一慕幕自然生態及多樣生物動畫,台灣黑熊慢慢走過,成群的蝴蝶漫天飛舞,鳳蝶、紫斑蝶或歇或飛,配上地面上幾百台角度畫面變化不斷的平版電腦投射互動,讓人有種美到屏息的沉浸式體驗。第二展區「自然」,從茶園、高山、嘉明湖,風來雨去,加上現場的水霧放送,讓人感受到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生命情境。第三個展區「科技」闡明晶片在現代人生活中的不可缺,並且應用整牆的晶片變幻出一面面讓人驚豔不已的圖案。看完三個展區,走向出口時,台北101大樓矗立眼前,接續看到一個個動態燈箱上:媽祖出巡、大稻埕街道、李石樵畫作、黃土水〈甘露水〉雕塑……最後來到互動區,拿到伴手禮,三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步出。雖然特別從台灣飛到大阪,在萬博會場這天只排到兩個館,但看完台灣館,我們都有種不虛此行感。我問哥哥:「心願滿了沒?」他笑著點點頭。我打趣說「你和日本天皇一樣,小時候都去過上屆的大阪萬博,現在也來了。」拖著疲累的腳步走向夢洲站時,天上月光已現,我想起行前堅定不去台灣館,沒想到卻成為此行唯二拜訪,且帶來滿滿感動的結尾,人生永遠很難說! 前一篇文章 【詩】 馨香 下一篇文章 【小腳的跋涉】 雨洗 熱門新聞 01國防部軍備局第205廠 參訪佛光山2025.10.1802佛光山、佛光會馳援 各類家電、毛毯送光復區2025.10.1803如水的歌聲2025.10.1904印度佛光山義診團 北方邦救病苦2025.10.1805佛光山推三好校園 菲Sagay教育局表揚2025.10.1806【點心時間】美味豆花心花開2025.10.1807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8【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9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①2025.10.1810吃得好 讓排毒變成日常2025.10.1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詩】 馨香【歲時.節氣】霜降──草木搖落露為霜【我行遲遲】一縷清寒見梅香【小城故事】 兩冤家【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聯外道路的追憶及感思 作者其他文章【城市浮光】在伊斯坦堡尋找帕慕克【城市浮光】飛越卡帕多奇亞【城市浮光】印象台北101【城市浮光】散步巴黎【城市浮光】 我把心遺在策馬特【城市浮光】看這美麗的鎌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