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雲英
日前光顧大賣場附設百元快剪店,門口招牌寫著:「一般剪髮一百,精緻剪髮兩百」,萬物皆漲,難得他們還維持百元平價,真是佛心來著,然而我不太了解一般與精緻之分,於是不恥下問:「我這短髮稍微修一下就好,算一般嗎?」美髮師臉都沒抬起,單憑女聲就把我歸類為精緻:「二十分鐘,兩百。」
江湖傳言以處理一顆頭十分鐘為上限,也許敬業的她是慢工出細活。我心想。買票等叫號,進去坐定,她動作俐落異於常人,我還來不及說鬢角請保留,她已喀擦一聲應聲落地,四分鐘搞定,加上解開脖子護領巾丟棄,用吸髮機迅速清除身上殘餘毛髮,也不過五分鐘,我開玩笑說:「才花四分鐘,應算一般剪髮,該退我一半錢吧?」
她面無表情:「我們不退錢不找零,不然我再繼續剪,補足那十六分鐘。」
啊!已經剪得比我預期還短,再剪下去就變三分頭。我在她利刃即將再度出鞘前逃之夭夭。
其實隨著通貨膨脹和營運成本上升,權宜之計調漲一倍價格也是無可厚非,大可光明正大告諸天下,不明白店家為什麼要搞這些奇奇怪怪話術,讓人看得霧煞煞?
年初也有一名男消費者控訴百元剪髮價格標示不清,店內外廣告文宣明明標榜著剪髮百元,沒想到一顆頭居然要分區計價,百元只能剃兩側及後方,絕大多數人、無論男女想要面面俱到,都屬精緻剪髮,他質疑這根本是變相漲價。
我想起多年前爬郊山也曾遇過個體戶理髮師,騎輛老舊腳踏車,後座綁著一面鏡子、小椅子和竹掃把在山區遊走兜攬生意,「理髮五十元」,很多登山客走過路過都錯過,不敢斗膽一試,我貪小便宜又喜歡嘗鮮,等坐上賊船,她幫我圍上白布巾,確定到手肥羊跑不掉,笑容裡深藏一絲狡黠:「左邊五十,右邊五十,妳要剪哪一邊?」嚇得我講話都結巴:「那中間要多少錢?」「中間免費贈送。」還算有點良心。我高度質疑這個體戶理髮師有可能是提倡分區剪的先驅。
聚會時我聊起這段剪髮經歷,同學都笑不可支。四分鐘剪一顆女人頭,堪稱超級快手,她們從未碰到如此厲害剪刀手,笑說哪天要組團去開開眼界。
蘇子和我一樣蓄留著短髮,卻足足剪了五十分鐘,實在物超所值。她一向在住家附近美容院剪髮,老闆娘七十三歲仍樂在工作,那天她們閒話家常,剪了半小時後,不小心提到七月豪雨,嘉義朴子成了淹水重災區,正是老闆娘故鄉,她一時悲從中來,放下剪刀逕自呆坐著傷心落淚,二十分鐘後才想到有位老主顧一直在旁悶不吭聲……
蘇子說她也不便打擾,便默默陪伴老闆娘不知所措。
相較於同學的溫柔貼心,我卻斤斤計較那區區百元,不覺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