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發掘】復原生活場景 揭開神祕面紗

文/記者朱旭東 |2025.08.30
38觀看次
字級
三星村遺址出土的足部刻有鏤空花紋的陶尊(左一)、造型奇特的帶底盤四柱支撐灰陶罐(左二)、製作精美的四色彩陶罐(左三)和前所未見的鳥形水壺(右)。圖/新華社

文/記者朱旭東

第二次三星村遺址聯合考古始於二○二二年。

當年六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一同對遺址進行新的考古勘探工作,發現了豐富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堆積,並探明三星村遺址面積不是最初估算的十萬平方公尺,而是超過三十五萬平方公尺。

非一般集聚部落

二次考古勘探和發掘初步顯示,當時的三星村人丁興旺,規畫有序,且手工生產已頗具規模。玉石工業發達是三星村遺址的重要特點。遺址早期出土玉石器不多,到鼎盛時期,墓葬中出現大量隨葬玉石器。石錛、石鑿均以硅質泥岩為原料,半成品和加工邊角料屢有發現,表明三星村遺址存在錛、鑿生產工業。出土器物形制規整、打磨光滑,體現生產專業化程度較高。

在歷年發掘和研究的基礎上,考古人員初步還原出三星村人的生活場景,初步探明了遺址聚落形態。三星村人用石器耕作,撒網捕魚,採摘果實,種植水稻,用陶罐煮飯,彎弓射鹿;住著吊腳樓,夏著絲麻衣,戴著玉玦貝飾,馴化豢養家豬,活動遍及今長江中下游蘇浙皖地區……

遠古的三星村人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繁衍五、六十代,前後延續千年。他們生活的地方,已經不是一般的集聚部落,而是一個具備相當規模的區域中心甚至「古國城邦」。隨著考古發掘的進一步深入,五、六千年前古人的生活場景,會愈來愈明朗化。

遺址與三塊石頭

記者一直有個疑惑:那三塊石頭到底是不是隕石?它們與三星村遺址到底是什麼關係?

李國平說,第一次發掘期間,考古隊員曾經從三塊石頭上取樣,送到中科院檢測,沒發現隕石成分。但三塊石頭原來的確位於遺址中心的黃土台中央。龍嘯說,黃土台系人工堆築而成,疑與公共活動和儀式行為相關,因此,三塊石頭很可能跟祭祀相關。

遺憾的是,第一次考古發掘結束後,儘管遺址周邊已經畫定了保護紅線,仍然有村民以復建「三星觀」的名義,用大型挖掘機將三塊大石頭移至百公尺外的「道觀」中供奉起來。

「如果石頭沒有被移動,我們還可以根據黏附其上的土層,測定它們位於黃土台的時間。可它們被移動、被清洗甚至被加工過了,就說不清了。」龍嘯對此很遺憾,但他還是希望能在適當時間,把三塊石頭移回原址。畢竟,它們原來就在黃土台上,很可能就是五六千年之前,被人工搬運過來用於祭祀的。

遺址周邊皆是河流、壕溝,如此巨石非人力可以搬動,它們又是怎麼運來的呢?

「人類文明的歷史從來不會空缺,只是目前還有很多沒有被發現、無法銜接而已。」李國平說,考古工作,就是在想辦法把碎片化的歷史,一步一步銜接起來。

目前正在進行的第二次考古發掘,將會揭開三星村遺址更多的神祕面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