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之旅】何處春江花月夜? 文/記者朱旭東 |2025.09.13 語音朗讀 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廣場上的「春江花月夜」石刻。圖/新華社位於長江揚州段一處「口袋公園」。圖/新華社位於揚州邗江區瓜洲鎮的瓜洲古渡公園一角。圖/新華社 文/記者朱旭東〈春江花月夜〉這首被譽為「孤篇蓋全唐」的「神作」,讓人們對作者張若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本文沿著這些爭論,追尋張若虛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最近幾年,借助〈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海上明月」、「芳甸」、「花林」、「汀上白沙」等元素,江蘇泰州、揚州、鎮江等地不斷有人拋出自己的分析,力圖證明張若虛正是在他們那裡看到了彼時彼景後,才觸發了創作靈感。因為這首詩賦予人們的美好想像,這些爭論也顯得美好起來。記者決定沿著這些爭論,追尋張若虛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泰州「高港說」唐朝數百年歷史,對張若虛的介紹寥寥數語。《舊唐書》中說他是「吳中四士」之一,曾擔任兗州兵曹。〈春江花月夜〉起首之句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寫的顯然是江海交匯處的場景。初唐時期的長江入海口,北岸只有揚州。如今的地級市泰州,是一九九六年經大陸國務院批准,調整揚州市行政區畫後分設而成的,泰州市高港區在唐朝可能是揚州的入海口。記者尋訪的第一站,選擇了高港區。「唐朝時的海陵潮,就像現在的錢塘潮一樣有名。看海陵潮的最佳位置,就在現在的高港。」高港區政協常委沈建說,據〈南齊書.州郡志〉記載,「南兗州(即揚州)……刺史每以秋月多出海陵觀濤,與京口對岸,江之壯闊處也」,唐代王維在〈送從弟惟祥宰海陵序〉一文中寫道,「浮於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噴於乾坤,江城入於泱漭」,都是對海陵潮的佐證。二○二一年,為探究〈春江花月夜〉與高港和長江的內在聯繫,高港區政協還邀請專家學者召開研討會,並形成共識。記者驅車趕到泰州大橋北岸西側的江邊,只見江灘上層層枯黃的蘆葦橫陳,無法臨水揣摩,但江堤內有處溼地公園,名叫「春江」,似乎與詩歌有關。「十多年前建公園時,只是引用詩的名字為公園起名,並沒有考證張若虛是否在此看江月看海潮。」高港區永安洲鎮永勝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季偉祥說。考不考證好像並沒關係,既然叫了「春江」名,公園內便理直氣壯地勒石〈春江花月夜〉。遊客至此作何感想,那是遊客自己的事。江都的「三江營說」位於高港區上游的揚州市江都區和邗江區同處長江北岸,三區比鄰而居,同樣引用觀潮一說,但名稱有差異——高港云「海陵潮」,其他兩地曰「廣陵潮」。江都區大橋鎮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廣世說,千餘年前,大橋鎮沿江地帶處在長江水道入海口處,是「春江潮水連海平」的地方。夾帶著泥沙的江水滾滾東流到達入海口,泥沙不斷沉澱,在江岸或江心「長出」沙灘和沙洲。「大橋鎮古時亦稱『白沙』,江海相連,白沙連片,與『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等詩句的描述相互印證。」張廣世說。揚州市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梁明院不完全贊同張廣世關於「白沙」的論斷,她說,大橋古鎮所處區域在唐代東海之濱,與泰州的海陵接壤,宋代稱為「大橋山寨」,宋以降大橋鎮確有「白沙」之名,鎮郊有「白沙村」。但從儀徵到大橋鎮長江北岸一線,以「白沙」之名出現在史籍中有多處,如儀徵的白沙鎮,中唐詩人顧況遊歷揚州時也著有〈廣陵白沙大雲寺碑〉。「這些都說明古時揚州的江邊,曾有大片白沙之地。而大面積白沙,往往在海邊才出現。」梁明院表示,這只能證明,張若虛曾經在江海交匯處,看到了海上升明月。高港區春江溼地公園位於泰州長江大橋西側,江都的三江營溼地公園則位於五峰山長江大橋東側。以兩座跨江大橋為背景,一座可看玉兔東升,一座可看落月西斜。月升和月落,在〈春江花月夜〉中都有體現,只是詩中少了座大橋。若彼時有大橋,有發達的交通工具,張若虛的離愁別恨就不會那麼濃郁,是否會有類似「青楓浦上不勝愁」、「願逐月華流照君」的感觸呢? 前一篇文章 【文創之旅】探訪神農架 下一篇文章 藉著詩作打造文化IP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追光者2025.09.0803【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4【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5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06非漢語系協會創會法師 訪瑞典佛光山2025.09.0807【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08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⑳2025.09.0709【純植生活】甜蜜長果桑 化身毛毛蟲的驚喜2025.09.0710新青安鬆綁 房市台中熱高雄冷2025.09.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藉著詩作打造文化IP【文創之旅】探訪神農架【二次發掘】復原生活場景 揭開神祕面紗【考古的故事】三星村裡的古國城邦創新讓南潯不再「難尋」【文創之旅】南潯古鎮 古今交融獨特風景 作者其他文章藉著詩作打造文化IP【二次發掘】復原生活場景 揭開神祕面紗【考古的故事】三星村裡的古國城邦【古城印記】常熟虞山 一趟心曠神怡的文化之旅【大陸社會觀察】茅山 啟發諾貝爾獎的靈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