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之旅】季子故里 常州推廣誠信文化

文/記者張建松 |2025.09.20
37觀看次
字級
常州舜山季子書院。圖/新華社
常州市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景色。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江蘇常州舜山小鎮。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建松

季子比孔子年長25歲,孔子稱其為「天民」、「延陵君子」,司馬遷在《史記》中稱讚其為「閎覽博物君子也」。近年來,江蘇努力探尋古延陵邑、季子躬耕地遺址遺跡,打造季子書院、躬耕園,大力弘揚「誠信」文化。



孔子是儒家學說創始人,是中國婦孺皆知的萬世師表。鮮為人知的是,在孔子時代,江南還有一位與他齊名的謙謙君子——季子,被人們稱為「南季北孔」。

季子(前五七六至前四八四),名季札,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子,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文藝評論家。季子比孔子年長二十五歲,孔子稱其為「天民」、「延陵君子」,司馬遷在《史記》中稱讚其為「閎覽博物君子也」。據不完全統計,歷史上記載評讚季子事跡的史書有十三部、歷代論文六十餘種、金石碑記三十餘通、地方誌書四十多部、詩歌八百餘首。

二千六百年來,季子文化澤被江南。在季子當年躬耕地和封邑地延陵(邑治今江蘇省常州市),每年舉行紀念季子活動,專家學者開展了「季子文化與江南文化的根脈探尋與融合發展」學術研討會,深入探討季子文化與江南文化的歷史淵源與當代創新。

延陵季子千古流傳

據江蘇省常州市政協文史館館長沈建鋼教授介紹,春秋後期,禮崩樂壞,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生活在那一動蕩時代的季札,認為應該堅守施行《周禮》,把「禮」作為世人的行為規範,以達到「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的目的。他嚴格要求自己遵「禮」而行,尤其在吳國王位傳承上,認為禮制不可違,必須實行「嫡長繼承制」。他的三讓王位、徐墓掛劍、觀樂議政、出訪中原等故事,千古流傳。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江蘇省季子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宋鎮豪認為,在春秋後期弱肉強食的亂世中,季子具有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他的出現就同黑夜裡的一縷曙光,讓人眼前一亮;又如同烏泥水中的一股清流,汩汩而出,超世拔俗,卓而不群。《吳越春秋》稱季子:「潔身清行,仰高履尚,惟仁是處,高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季子是中國人道德引領的「風向標」,啓發人們如何處事、怎樣為人。正因如此,後人才不斷追溯季子事跡,將其精神發揚光大。

常州打響季子故里

季子封邑延陵,即如今的江蘇常州,季札是常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第一人,堪稱常州的人文始祖、文脈之源。二千六百年來,其至德至仁、博學睿智、誠信親民精神,塑造了常州獨特的文化魅力與城市品格,深深烙印在一代又一代常州人的靈魂深處。

據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新科介紹,近年來,江蘇紮實推進地域文明探源工作,努力探尋古延陵邑、季子躬耕地遺址遺跡,在保護利用遺存遺址方面卓有成效。

目前,江陰季子祠、季子墓,無錫泰伯廟、泰伯墓,常熟的清權祠、仲雍墓,丹陽的嘉賢廟,徐州的季子掛劍台等,都成為傳承弘揚季子文化、吳文化的活動場所。

同時,江蘇深入挖掘季子文化,先後推出《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季札》、《季子文化叢書》、《季札傳》、《季子文化研究叢書》等系列叢書;江蘇省重點文旅項目舜山小鎮打造了季子書院、躬耕園;常州老城廂季子文化中心落成,推出「季子故里,守信如常」品牌;常州市錫劇團和九洲集團聯手推出原創錫劇《季子》,大力弘揚「誠信」文化,全力打響「季子故里」城市名片。

「季子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的三讓王位之舉,盡顯超凡的謙遜與豁達,這種高尚品德成為後世敬仰、學習的典範;他的誠信故事,如徐墓掛劍,千古傳頌,為誠信樹立了至高標桿。守禮、誠信、德治、仁義、賢達的季子精神,在二千六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江蘇省季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林華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