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季子誕辰日暨第十七個季子誠信日活動上的文藝表演。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建松
舜山,是位於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的一座名山,相傳五帝之一的虞舜曾在此開荒、耕種、治水,教人漁獵、製陶,發展經濟和文明;商周之際的泰伯奔吳,為吳文化奠基;春秋末期的季札封於延陵(今常州),以禮樂傳承,以誠信影響後世。
以虞舜的「德孝文化」和季札的「誠信文化」為文化之魂,江蘇九洲集團總投資人民幣九十億元、一期投資三十五億元打造的「舜山小鎮」,目前已成為網紅打卡地。舜山小鎮占地一千一百七十五畝,坐擁三山(舜過山、秦望山、鳳凰山)一水(舜河)一古鎮(焦溪古鎮),周邊有牟家村、查家灣村、丁果湖村等美麗鄉村。小鎮風光旖旎,高度嫁接農、文、旅、商、養產業資源,不僅形成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文旅+醫康養+種養殖」深度融合的產業鏈,還把舜文化和季子文化(二聖文化)有機結合,有血有肉地活化展示,融入到現代百姓文旅生活中。
江蘇九洲集團董事長、江蘇省季子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劉燦放說,舜山小鎮不僅僅是一個文旅項目,更是一場以文化自信為底色、以時代責任為擔當的文化踐行。舜帝代表著中華文明「德治天下」的根脈,季札象徵著江南文化「禮讓崇文」的魂魄,二者共同構成「多元一體」中華文化。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回望歷史,從吳地阡陌間耕讀傳家的質樸圖景,到季子書院的文化傳承;從文人雅集時詩意流淌的精神共鳴,到商賈往來間恪守誠信的商業倫理,「季子文化」宛如江南運河的悠悠水脈,以潤物無聲的力量,滋養著江南文化的根脈與創新融合發展。
上海聯合國研究會會長、著名學者何建華研究員認為,作為春秋戰國時代的先賢,季子「三讓王位」的讓德精神,奠定了江南士人「重義輕利」的價值取向,「以德化爭」的智慧始終貫穿於江南文化精髓之中。
季子「徐墓掛劍」的誠信品格成為江南契約文明的象徵。這種「一諾千金」精神,在歷史上催生了蘇商「誠信守約」、徽商「賈而好儒」、浙商「四明公所」等商業倫理,今天更演化為「誠信長三角」、「信用城市」建設的文化根基。
季子「觀樂知政」的審美境界孕育了江南獨特的藝術氣質,從崑曲的雅致到園林的精巧,這種將政治理想融入藝術鑒賞的傳統,依然影響著當代文化創新的現代化詮釋。
季子「耕讀傳家」的生態理念也啓示著綠色發展的現代路徑,從太湖溇港水利到舜山小鎮的生態文旅,江南始終在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明形態。
上海市社聯專職副主席任小文認為,季子文化中蘊含的誠信、禮讓、崇文等精神,不僅是季子個人品德的體現,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價值追求和道德風尚,並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