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發源地到科創高地

文/記者王永前、賈遠琨、鄭鈞天 |2025.09.27
419觀看次
字級
藍晶微生物的工作人員正在「黑燈實驗室」觀察實驗結果。圖/受訪者提供
虹口北外灘。圖/受訪者提供

文/記者王永前、賈遠琨、鄭鈞天

虹口的科創賽道上,除了金融活水精準滴灌,還有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升級、培育創新體系梯次賦能、科創生態系統構建在默默發力。

虹口率先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過數據共享自動匹配符合條件的企業,企業無須申請,財政資金通過「一網通辦」平台自動發放至符合條件的企業帳戶,實現「無感」兌付。目前,虹口已落地「免申即享」項目六十一個,惠及企業二萬九千次、市民二百三十五萬人次,補貼減免各類費用人民幣三千七百萬元。

小微企業上海速恆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真切感受到這種變化:從申請貸款到拿到貸款,原來全流程要近半年,現在一個月內就能全部搞定。「能夠讓企業辦理業務順暢一點、便捷一點,一樁樁看似小事,但對於企業來說就是很大的支持。」上海速恆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束瓊說。

好機制助企業發展

優厚的人才政策在助力科創人才高地建設的同時,也正顯現出創新之城的溫情,催化了創新創業火花的迸發。二○二五年升級的虹口人才驛站政策,將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博士的租金補貼延長至十二個月,海內外優秀實習生可獲三個月全額補貼。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虹口正開發人工智能數據標注、模型運用兩個專項職業工種標準和培訓教材,同步試點開展兩個專項能力培訓,打造先導產業基礎性技能人才培養的「上海方案」。

今年以來,虹口分六批次、集中簽約七十三個重點項目,引進億元以上項目二十三個、千萬元以上項目二百三十一個。神基製藥、添貓科技等五十一家創新企業入駐,瑞虹積體電路設計、北科創生物技術、新業坊空間信息特色園區功能彰顯……「好機制」助力構建起產業集群發展的科創生態。

在漫步中創新而生

中國第一盞電燈亮起,第一部電話接通,最早使用自來水,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作為上海開埠以來中國「開眼看世界」的啓航之地,虹口積澱著厚重的創新文化。

從進步文學的發源地到科創高地,虹口在「科創回歸都市」的浪潮中再領風氣之先。在四川北路,老字號商鋪與科創企業共享客流;在瑞虹新城,高品質居所、繁華商圈和積體電路產業集聚區融為一體……當宜居環境與創新生態形成閉環,人才的歸屬感水到渠成。

沙涇港濱水綠地的改造堪稱「縫合城市」的典範。這片四千平方公尺的空間曾是工業廢水排放口,如今卻成為創業者的「露天會議室」。每到傍晚時分,AI工程師可與航運專家在這一親水平台上討論智慧港口方案。這種非正式交流正助推著跨界創新,而這正是虹口營造的「第三空間」效應:通過十二公里濱水步道串聯十九個口袋公園,讓創新在漫步中自然發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