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上海虹口 煙火氣激發科創力

文/記者王永前、賈遠琨、鄭鈞天 |2025.09.27
400觀看次
字級
小朋友和家長在上海市虹口區的潮流市集上參與遊戲活動。圖/新華社
虹口正在加快推進北外灘開發建設。圖/新華社
二○二五「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虹口系列活動暨第六屆上海潮生活節啓動儀式現場。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永前、賈遠琨、鄭鈞天

2000多家航運企業集聚,數百家金融機構入駐,十餘處科創園區……蓬勃發展的虹口,已然成為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五個中心」建設的重要承載地。



每一座城市都有著不一樣的資源稟賦,自然會生發出不一樣的創新之路。作為歷史悠久的老城區,虹口從都市「煙火氣」中激發科創「源動力」,垃圾分類、低碳生活、綠色能源、AI賦能、文化浸潤……這些生活中的「熱詞」都給科創帶來「靈感」。上海市虹口區委書記李謙表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虹口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將在「科創回歸都市」的浪潮中書寫科創新篇章。

「新風尚」有「新產業」

「我們每天的外賣、快遞要產生多少包裝垃圾,這些塑料需要多少年才能夠消解掉?」藍晶微生物董事會祕書、可持續發展負責人杜長江感嘆。的確,餐盒、杯子、吸管、包裝袋、保溫袋,這些我們平時下單的奶茶、便當、燒烤、生鮮帶來的垃圾造成的汙染將是「海量」的。是否有新的包裝材料可以做到無汙染?

藍晶微生物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可降解塑料,替代傳統的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嘗試從源頭上解決白色汙染問題。「這些可降解塑料完全出自生物材料,降解時間縮短,並且沒有有害殘留。」杜長江說。

二○一六年藍晶微生物在北京成立,二○二四年在上海虹口「安營扎寨」。「當時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現在看來『來對了』,綠色產業之所以能夠在虹口快速發展,是因為低碳生活最先在這裡成為『新風尚』。」杜長江說。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如今,低碳生活在虹口已蔚然成風。涼城秀苑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李倩說:「不僅垃圾分類成為居民行動自覺,綠色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在涼城新村街道的秀苑小區,居民群策群力,成功建成「秀苑PARK」花園,透過對中心花園部分區域功能進行改造提升,居民們按季度承包「責任田」,種植了四季開放的不同種類花卉樹木,成為居民打卡的一道風景線。

在綠色理念深入人心的基礎上,虹口聚焦「綠色」,全力打造創新高地。加快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已經成為虹口的「一把手工程」,聚焦碳服務、綠色技術、綠色航運、綠色金融、綠色貿易等細分賽道,推動千億級產業在虹口集聚。

在北科創生物技術產業園區,信息化、智能化的「黑燈實驗室」正在日夜奮戰進行合成生物的研發實驗。北科創集團與藍晶微生物還合資建立「天工開物」創新孵化中心,以發揮藍晶微生物合成生物領域頭部企業的鏈主作用,將綠色產業鏈條不斷延展。

虹口的傳統支柱產業航運業,也吹來「綠色海風」。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承載地,虹口正大膽探索推動航運業綠色轉型:一方面,虹口鼓勵航運企業採用電動船舶、氫燃料電池船舶等新型環保船舶,使之在航行中實現近零碳排放;另一方面,虹口優化港口運營管理,運用智能化技術提高港口裝卸效率,減少船舶在港停留時間,降低能源消耗。

虹口還積極參與國際綠色航運標準的制定,與國內外航運企業、科研機構加強合作交流,共同推動綠色航運技術的創新發展,成為展示上海綠色航運形象的重要窗口。

「人情味」出「好機制」

「沒想到專利也能當抵押物,三百萬元(人民幣)的貸款三天就到帳了!」這是數傳集團上海負責人在獲得「虹口秒貸」後的感嘆。這家專注於AI數字出版的企業,正是借助虹口區科技金融創新政策,實現了從初創到即將赴港上市的跨越式發展,二○二五年預計營收突破人民幣十六億元,成為虹口的重要科創增長極之一。

虹口區構建的「科技金融生態圈」正重塑中小企業融資邏輯。二○二五年升級的「虹口秒貸」3.0版,透過大數據將企業的技術專利、研發投入等「軟實力」轉化為可量化的授信依據,已覆蓋全區六十四個園區樓宇、近四千六百家企業。同時,虹口區政府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貼息支持,兩年內累計幫助一千四百餘家企業解決人民幣六十三億元融資需求。今年上半年,虹口二百一十九家企業受惠,獲「虹口秒貸」人民幣四點三億元。

虹口針對積體電路設計、生物技術等重點領域實施「精準滴灌」,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獲得最高人民幣六百萬元的融資支持,參與關鍵技術攻關的項目更有機會獲得最高人民幣一千萬元的專項資助。這種「普惠+專項」的雙層金融架構,既解決了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又助力先導產業的長遠發展。

「科創不是冷冰冰的,要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傾注創新創業的激情萌發而來,而富有『人情味』的支持政策,就是對這些創業企業最大的助力。」虹口區科經委副主任薛凌怡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