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禪堂每年到了期頭,首座、西堂、後堂、堂主、維那等重要職事,就會召開人事會議,調派都是經過大家決議而通過的。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4.期頭期尾
叢林裡的人事平常不可隨意調動,要依「期頭期尾」的規定進行。「期頭」是七月十六,「期尾」是正月十六,在這兩個時間,要進堂的人士可以進來,要調職的可以調派,要離開的可以出堂。
在任期內做得圓滿,常住都會有記錄,所謂「千年書記、萬年堂主」,若在各個職務上,都能依常住規定按部就班、全始全終地工作,你將來和常住再有往來,都會受到很多的優待。如果不依期頭期尾的規矩行事,未來在考慮資歷及職務的安排上,就不會受到常住的重視。
期頭期尾調派,在叢林裡,內外都需要照顧周全,期頭為「大進堂」,屬於大調動;期尾只能叫做「小進堂」,屬於小調動。禪堂每年到了期頭,首座、西堂、後堂、堂主、維那等重要職事,就會召開人事會議,討論什麼人有什麼才能,這個人應該給他到哪裡任職,那個人應該給他擔當什麼樣的責任,調派都是經過大家決議而通過的。
除了禪堂內部的人事調動由禪堂負責以外,禪堂以外的各個堂口,尤其領行單的職事,則由客堂安排;書記及書記以上的職事,則是由方丈和尚召集長老們商量後決定。叢林處理人事,都是非常平等、公開公平、分層負責的,都是量才使用,誰有多少才能,誰都不會被埋沒,在大家的推舉之下,每個人都能適才適任。
5.告假參學
在叢林裡面,請假外出是重要的事項,想要有個三天、五天假,都不容易獲准;假如你要請假,常住就直接叫你離開了。但是,叢林裡也很民主,它講究通路,你按規矩來,常住也不會不通情理的;比方說,俗家的父母有緊要的事情,需要你回去處理,你要先和自己的主管報告,主管會幫助你安排,你再到客堂請假,如果有困難,缺少路費,常住也會替你在庫房裡申請。
若是要請假參學的人,首先要得到師父、常住的同意,才可以提出申請。出門之前,要先到客堂請假,外出參學的人回到常住時,也要到客堂銷假。如果是新進的參學者,准許進堂,都要到各單位巡寮,讓各單位人士認識你,常住又多了這一個人。
當然巡寮的時候也有一定規矩,通常負責安排巡寮的客堂,會事先向各單位聯絡,告知什麼時候、哪一個單位、什麼人要到貴單位巡寮,被巡寮的單位,必須有人在那裡守候,這種制度都有其存在意義。
6.規矩管理
叢林分有律下的叢林,如寶華山;有宗下的叢林,如金山;有教下的叢林,如焦山。要想把各家的家風能夠學通、學懂,大概需要十年以上的時光,這叫做參學時期,也等於是得到碩博士一樣。
像我在年輕的時候,除了在律下的棲霞山寺參學以外,也到過寶華山學戒堂參學;後來又到宗下的金山江天寺、常州天寧寺禪堂坐過;然後再到教下的焦山定慧寺佛學院讀書,等於海、陸、空三軍一樣,我都有去學習過他們的規矩。各個叢林各有其家風,我也明了各家行事的異同。
叢林裡絕對不可以化緣,如果接受信徒的饋贈,即使是一塊錢沒有交出來,就等於貪汙受賄,這要受到嚴重的處罰。如果你的衣單不足,貧困的參學者,都可以向庫房申請衣單,許多圓寂長老遺留下來的衣物,也都會分配給大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