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拂
搭淡水捷運,一路沿劍潭士林芝山向北,這年代了,城市逼仄,但沿途仍有建案工程進行。寸土寸金,一點點土地都值萬金,即便畸零地向下向上猶可延展,基地不必大,瘦狹直聳,於建商言亦可打造出滿具時尚的輝煌。
捷運在穴隧裡鑽,出了圓山便可居高臨下觀看這個城市。工地挖出的土堆得小山一般,風吹漫天迷茫,於城市人都叫廢土吧?千瘡百孔的地球,人類仍然不會放過它的挖挖挖挖!
我想到約翰與茉莉的杏花巷農場,一部被紀錄成《我家有個開心農場》的電影。這些掘出來的深土,如果在杏花巷農場,於他們言也是寸土寸金吧!只是他們的價值,寸土寸金不同於商業建物視之如棄壤的敝帚。
每年十二月五日是「世界土壤日」,逐年一個主題探討食物之源,務實的著重於實務,旨在珍愛土地。一體兩面,生命與土地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然而泥壤彰顯的不只於此,食物鏈無聲串連著生與死。安身之處依土而來,生與土共生,死與土同塵,未曾離開過土,我們就是土。大地長養萬物,沒有任何生命可以離開土壤,沒有土就沒有一切,只因於草,因於土,看似小小、微不足道,個中細節一環套著一環,絲絲入扣,迂迴旋繞就可推衍出一個宇宙。我們喜歡手捧鮮花的莊嚴,而它的所來處正是我們踩在腳下的泥壤。菩薩荷擔眾生常自喻為微塵,一如大地只給予,謙懷無己我們學不會的天地之心。
體思生之源本,我喜歡大地,從一莖草開始,靜觀物外之物,許多不見經傳名錄的小草,只要探首,牆罅、隙縫便都顯生機,大地各有各的蓬勃自在。
人類對環境土地的覺知愈來愈高,沒有草保護的樹和作物,都要謹慎。種植農作也要有草共生。大雨過後,不能急著割草,泥壤水分過多,土中缺氧,讓草為土壤抽水、透氣。保溼、排水都少不了它。有人討厭野草,認識草與土,知其何以消何以長,令人討厭的動物糞便亦是黃金。大地永遠不會單一化價值,單一化標準。專家艾倫在農作中模仿自然生態,有感於人對大地的急功蹂躪,規諫言說的是:「永遠來不及盡善盡美,但永遠來得及從頭來過。」人類在享受文明、享受科技當下,會學會節制嗎?
生態是個專業領域,無論專業或非專業我們都是學習者。更深邃的是體悟天心;於心靈而言,見其空,覺察其虛,行於野與之獨對,天地無聲,大自然是讀不盡的一部大法。既生滅消長,又皆虛妄,得細細思索、慢慢體會,大自然裡生滅一體,生命得在變幻中領會,懂得擁抱殘缺,淡看樓起樓塌,接受一切的發生方叫做放下。如是,在不動心性裡靜定完成一切所做當做,遇事順之而來,事了拂衣由之而去。這世間巨大、浩闊都善伏低處,草芥從不放棄任何可以成長的空隙,亦無所謂世界的核心。
世人多愛美鑽,泥壤永遠在那裡安靜不語。人類瘋迷鑽石,不自覺是美鑽、翡翠、金表的奴隸。只可惜了我們會死亡,不能恆有。在大自然的陶養裡爬梳生命的本然,鑽石離我們太遠,實則泥壤才是真正的如意寶。
迷亂、忘本是人類的欲壑。大自然從不單一,總是一體兩面。泥壤是大自然的陶養之物,興發一切;晶鑽亦大自然的陶養之物,具有靈魂的高華與尊貴。做為精神提昇的象徵,純鑽完全透明、幾近無色,從正面觀之純淨無有雜染,澄澈的幾乎看不見,是以晶鑽亦喻日月可鑑、天地可表。只可惜世人在飢渴的欲壑裡陷落,薰人的欲望,只看到它的物質性。於焉這般高華清透的晶鑽陷落成庸俗貴婦爭相配戴攀比的騷雜。成不了晶鑽又悖於大地,我們要成為這樣的人類嗎?
無土不神,於泥壤、於晶鑽,人類都斷會糟蹋。
探索身世,或許我們前身以及前身的前身都是一株小草。歸附泥壤,身土不二,便亦有晶鑽的無染。
泥壤如師,展讀大地,草芥亦是我的一部修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