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麻鷺(上)

文/凌拂 |2024.06.17
1191觀看次
字級
作者手繪倔強昂首的黑冠麻鷺。圖/凌拂
黑冠麻鷺聽聲辨位,宛若衛星精準定位儀。圖/如地
近年,黑冠麻鷺已成了常見留鳥。圖/凌拂

文/凌拂

二、三十年前,初識黑冠麻鷺的時候,一路從北向南,牠還是難得一見的稀客,怎麼陡然就成了常見留鳥。尤其近年,無論走過人行道、行經校園、都市公園,甚至較寬廣的安全島,總見牠俯首定立,著根似的恆久不動。打從牠身畔走過,牠不飛竄但其實眼裡帶著戒慎,防範是萬物本能。

粗略打量,牠有翅,但不大展翼,地表慢行,寂靜俯首宛若哲人沉思。

鷺科的鳥大致都有這般特性,幽雅、輕緩、寂定,慢步徐徐。我常見夜鷺佇立水邊,一心專注,入定一般凝止。俯首微微,以為牠在思考,立於無形卻儵忽獵手神準,瞬間以不及掩耳迅雷之姿活殺一條魚鮮。

如是安寂,非有非無立於渾沌,卻又神速有為,和合於自然。同樣獵食,人類較之於牠,未免太遜;營營於耳目,七竅擾攘喧囂,尤其政治,無時不周旋在算計謀畫之中。

鷺科鳥類無論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體型雖有等差,但皆喙長、頸長、腿長,或靜佇水中央,或涉水徐行,凌波微步間,身形修長幽雅,寂靜之姿同樣都有長時間靜佇水域紋風不動的特性。民間雖俗稱蒼鷺為「田佇仔」,實則鷺科鳥類皆有這等本事,能靜能定,吸引人們欣賞,人們卻大不知其守候獵物的工夫堪比花豹。

文獻記載,一八二二年博物學家於蘇門答臘首度發現黑冠麻鷺。在我們這個島上,約二○○○年其仍為低海拔稀有留鳥,何以擴散如此迅速。道聽塗說,有云都市草植,綠地比率增加,意外帶來外來種巨型蚯蚓,棲地食源豐富等等。我去上了野鳥觀察課,物種消長因素複雜,環境變遷、人為移動迅疾……說來說去,歸於研究資料不足,至今乏有定論。比起國外專程前來的賞鳥人,我們對身邊如此接近,又常見的鳥類,了解相對貧乏。

我常在大安森林公園與之相遇,走著走著,牠甚寂寥,孤立灌叢一隅,我漸近,牠似避不避,戒慎中行移兩步。公園裡的野花園區有一石板平台,有一陣子牠三不五時立在平台中央,雕像一般倔強的昂首獨立,久久不動,彷彿那平台是牠獨有的特區。野花園園主在石板平台旁為牠立了一個「大笨鳥」的牌子,以其俗稱特顯其看起來既憨又呆遲的樣態。

可許多事總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

一回我與友人行經在榮星花園,一隻黑冠麻鷺亞成鳥就在身旁,側耳俯首靜穆如僧伽,完全無視於往來的人群。我們看著說著,不意間牠自土裡拉出一條巨型蚯蚓,瞬間兩廂拉拽靜止呈僵固狀。頃刻這亞成鳥猛一甩頭,把蚯蚓自土裡完全拉出迅猛摔在地上,這一摔顯然兩廂都傾盡全力,只見蚯蚓、麻鷺皆在劇烈喘息。片刻喘平蚯蚓迅疾往土裡鑽,麻鷺狠力啄拉再甩,蚯蚓被啄得彈跳不已。我的友伴心痛得看不下去,便要插手。我道你是不忍蚯蚓,還是覺得正在成長的亞成鳥可以耐飢。她忍住手。眼前二物歷經幾回掙扎喘平,亞成麻鷺復狠力痛啄,既凶且猛,蚯蚓處於劣勢,掠殺過程令人看得驚悚震顫,心頭發麻,彷彿面對哀鴻遍野卻眼睜睜的冷血。小世界裡的一場大發作,我看得靜默不響,只是心嘔不舒服極了。

蟄伏的蚯蚓藏於土中,泥覆的門扇尚未打開,儵忽就從暗沉沉的土裡沒入黑冠麻鷺幽冥冥的胃裡,只見黑冠麻鷺桀然搖晃著脖子,甩動嗉囊,款款擺擺怡悅浸吞,連碎屑也無。本不相通的空間,倏地拉出一條另一維次的物種,幽冥城府,邊境也無地完成了廣袤的跨度。達爾文說蚯蚓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就這樣去了,死於痛苦。

尚未成年的亞成麻鷺在凝止沉斂的外表下,活吞一條比小指還長的蚯蚓,大自然裡的原始赤裸,生之凶煞極暴。更有記錄,黑冠麻鷺成鳥活吞麻雀、老鼠,莫此為甚!依其食繭檢示,綠繡眼、白頭翁,小型鳥類皆受其威脅。人謂之凶狠殘暴,較之人類食肉,可曾手下留情?生之殺伐,所有的生命都註誌了這樣的基因,因於各自的維次便有了各自不同的鑿鑿言說。之於人類,除非覺知於惻隱之心,見其生,不忍其觳觫,否則言說凶狠,人類的殘暴何曾少於萬獸。

鷺科的鳥類善於凝止,一心專注在於守候獵物。黑冠麻鷺的憨滯遲慢,相對於瞄擊獵物的迅捷神準,牠的大笨實則是求生本能,虛寂處靜以制動,圖謀暗藏乃兵家常勝之詐術。有一說牠能聽蚯蚓在土裡移動的聲音,另一說牠能用腳感應地底蚯蚓的移動。牠的大笨是對自己世界的專注,沉斂伺機,穩操勝算便在心裡有數。

《大地寂雷》一書,敘述大象用頻率低於人耳聽力範圍的聲音彼此溝通,這種超低音波的力量強得足以震動空氣,人耳則無能聽見,象鳴聲波太低,象群便利用這種「寂雷」進行遠距的互動。

象有象鳴,蚯蚓亦有鳴聲,稱為蚓笛。

象鳴、蚓笛都在人耳能力範圍之外。

崔豹《古今注》中說蚯蚓:「善長吟於地中。」

東方虯〈蚯蚓賦〉述:「雨欲垂而乃現,暑即至而先鳴。」

韓愈:「時於蚯蚓竅,微作蒼蠅鳴。」

我從未聽過蚓笛。往昔讀古人這些文字,注解上說這是古人誤以為蚯蚓出土會發出聲音。而今科普所述:「蚯蚓各節背部,背線處有背孔,鳴聲如笛,抑揚頓挫稱為蚓笛。」啊!人類五蘊本有極限,而耳聰目明古人又更勝於今人是耶!

黑冠麻鷺聽聲辨位,宛若衛星精準定位儀,或耳覺或腳觸靈敏,硬化裸土亦可精準瞄擊啄出獵物。看牠甩動脖子悅然進食,相較於前一刻的輕緩俯首靜穆如僧伽,牠的靜定有方始終總攝於牠銳利的眼神,扮豬吃老虎,桀然掠食的尊榮裡笨傻其實充滿了警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