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麻鷺 (下)

文/凌拂 |2024.06.18
862觀看次
字級
圖/凌拂
圖/李振澤
圖/Peter

文/凌拂

台灣多樣的鷺科鳥類分屬下,黑冠麻鷺愈來愈是與我們相接近的鳥,儘管對黑冠麻鷺的認知千種百異……生活日常裡與之相遇,牠都是耐人尋味有趣的生物。



這般沉斂的鳥,近距離的行過牠,清晰可辨雌雄。牠雖不大避人,其實銳眼戒慎,我有一次近身看到牠的驚懼。

一回行經伊通公園邊,松江路的寬巷人行道上,黑冠雄鳥銳眼八方立在人行道中央如如不動,絡繹的行人皆微微閃牠而過。不一會兒,來了一隻修飾整飭的貴賓狗,隨著主人搖擺前行,東張西望全無半點戒心。漸行漸近,被威脅到的黑冠麻鷺刷地一聲周身翅羽全開,威嚇警戒,銳眼凜然,好大的身軀膨鬆鬆撐起,脹得比狗還大,眼圈周邊醒目豔麗的銀藍閃動,出其不意,倒是傻狗被嚇到膽,倏往主人腳下趑竄,狼狽不已。街道浮生,野生物命亦在其中,偶值遇,非常有,不可期。

黑冠麻鷺隻影安寂,守候獵物需要耐心。喧呶城市,生存也要一番張揚。

鷺科的鳥本自獨然,各自畫分領域,除了大遷徙群體移動,群居營巢便屬繁殖期了。

山野和市郊,偶見鷺鷥林,白鷺鷥在綠樹頂梢麕聚成白花花一片,便可料想屎花滿樹滿地,只可遠觀。最慘是都市公園裡也不乏麕集營巢的鷺鷥家族,多種涉禽帶來水汙,空氣中迷漫著霉菌,嘰嘰嘎嘎相互擠落水塘,滿樹滿地屎花盡撒。麕集之亂造成空間的壓縮與擾動的騷亂,人與鳥空間交錯,密度與擁擠所帶來的失序,騷、亂、雜、嚷、髒、臭,擾攘的牽連令人懼怖。想想荒蔓世相,還是涉水寂定,遠遠相望的好。這令我想起林鵰,最快也要兩年才繁殖一次,每次只生一顆蛋。生殖的節制,非關鳥類,而是平衡,稀有的王者,免於糜費,超過承載都是環境的負荷。

行過擾攘之地,麕集之亂,鳥獸是人類亦是。微步徐行孑然不是只有黑冠麻鷺,隻影孤伶,形單的時候之於萬物都有一種警懼,屏氣斂息來自於對周遭環境的戒慎,那是一種收束。

宏智禪師禪觀「白鳥湮沒,秋水連天」的境界實非僅止於高曠浩渺,鷺科的鳥白羽高翔亦有這等曠遠遼敻,唯是這樣幽雅的鳥也吃垃圾。二、三十年前我總見牠白羽凌波,靜定微步,涉水徐徐。未料,近年我卻常見牠於垃圾山覓食。悖逆本是真相,食與泄出於同源,這些涉禽活動於水域及附近林地,是溼地生態系重要指標生物。溼地環境受到破壞,人類製造的髒亂,垃圾山愈堆愈高,乾淨的水域清溪愈來愈少,背反的實相能否提醒人類感知?如何因應對土地更深刻的覺知。

鷺科鳥類分有多屬,分類是專業的事,悅目賞心是大眾的事。這起源於中生代白堊紀後期的古老生物,是人類較早認識,且易於近觀接觸的鳥,近年麕集都市,耳聞有都市適其生存一說,因於覓食容易嗎?可我小時候,五、六○年代不是這樣的,人、鳥與環境共融,清溪、白羽、漠漠水田,那年代的童齡小人赤腳野沓,腳下天光踩的豈不正是水連天碧。

台灣多樣的鷺科鳥類分屬下,黑冠麻鷺愈來愈是與我們相接近的鳥,儘管對黑冠麻鷺的認知千種百異,還在摸索中,周遭的人們,或發現牠,或尚未發現牠,生活日常裡與之相遇,牠都是耐人尋味有趣的生物。

牠如是寂緩,又如是迅捷,懷具特殊奇異之能,靜靜止於人寰一隅;離人那麼近,人們對牠的了解那麼少,牠如何在台灣這個島嶼迅速開展,完成牠的行旅,牠的生存型態與飛越世界的連結都是自然中的奧祕。對於人耳不可測的蚓笛,無論牠是耳觸抑或腳觸,這些有趣的謎,在鷺科鳥類裡都十分獨特。萬物身上都有故事,背負著風雨,背負著獨行與浪跡。在與牠接近錯身的距離裡,我打量牠,看似那麼事不關己,飛越山河,行過走過與牠的連結便是與世界的連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