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連擁
有段日本動畫情節,講到三個互相認識的好朋友好不容易同一天都休假,計畫怎麼一起度假。結果出乎意料的,他們並不是去泡溫泉或是到海灘衝浪,而是集合在某人的公寓內,發揮所長共同招待各自邀請來的朋友或同事,提供一個「一日休閒樂園」給大家享受。
於是,有廚藝精湛的人負責提供飲料和餐食,有懂得美容的人負責給來客們做一節面部保養(也就是分享保養訣竅及幫忙貼一張面膜)。也有訪客帶來新鮮食材,現場料理,這比「派對」給人的感覺還要溫馨而接地氣。有孩子的單親媽媽,在這場邀請中得到了片刻的休假,有其他客人幫忙看顧孩子,她則可以去享受一節同性友人特別提供的按摩。彼此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性情,也在如是氛圍下展露出來,增進了相互間的理解。
這多少說明了日本現今的景氣,也展現了他們在社交文化的觀念變通和革新。
朋友、熟人之間如果可以相互有默契地抽去那些昂貴的「活動成本」,強調「聚在一起」的意義,其實才是重點。而負擔小、經濟實惠的社交聚會,也成了二十一世紀人類需要多加琢磨並發揮創意的一件事。
在人人荷包泰半不夠飽滿的現實考量下,社交已不再是必須讓人看見你打腫臉充胖子才算夠意思,早已有乾脆在這方面「全部省略」的族群,以減輕負擔和壓力。
應該會有這麼一天,一位肯誠摯邀請我去她家貼面膜,共同以保養內外身心、抓住青春尾巴為興趣的朋友,有可能成為彼此半生的知己?要在對方面前卸妝,呈現真正的自我,是多不容易的決定?
貼面膜也將成為獨具儀式感的活動。在家躲在房裡貼和到朋友家貼能有什麼不同?仔細想想,就一樣是省了去美容護膚店的昂貴花費,加上給彼此一個見面吐槽生活以及交換近況的機會,端看朋友們願不願意配合。
更記起一齣日劇橋段,描寫相互間只做純朋友的兩男兩女,端坐在宜家家具店展示廳內的一張樣本餐桌上,聊天聊到忘我,店員湊過來溫馨提示他們講話聲量過大,會造成其他客人困擾,他們只得識相地拿起包包外套離開,同時討論「下一攤」要去哪裡吃飯,好可以繼續聊下去。
也許,我們已在重新思考社交的本質,一場無經濟壓力的聚會,一個能讓彼此安心與自在的空間,用心相處,為你我的日子注入一點小確幸,何嘗不是一種兼顧身心環保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