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不交朋友】 親情與人性

文/高愛倫 |2025.07.07
87觀看次
字級

文/高愛倫

她家裡姐妹眾多,但因父母早逝,各自奮鬥,彼此不親。住在台北的老四與老五,是十人家族中唯一來往的兩個。老四開口跟老五借十萬元,沒說理由,老五也應許出借了。一年後,老五看老四買了一個名牌包,想到自己只用地攤貨的節儉,忍不住打電話追討,這一追討當然就翻臉成仇。老四說:「你欠這錢嗎?需要計較嗎?真無聊。」錢還了,姐妹之情告終。

之後,聽了很多「親人傷人,手辣心狠」的故事,老五反而雲淡風輕的有一種慶幸,覺得自己的無依無靠,杜絕糾纏,這未嘗不是好命。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好,要有邊界線;一個人受另一個人好,也要有邊界感。家人本來是天賜最親密、忠實的盟友,但是沒有邊界的態度言語,並不能用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脫罪,舌劍弒親從來不會是無心之過。

單方面付出者往往是一個執迷者,這樣的人,通常不會為付出太多而覺得不值,倒是面對無從解釋的惡意回應,一旦痛心疾首,縱然不會向對方討公道,也不會再踐踏自己。不要高估親情,不要低估人性。如果給錯對象,「給予」二字的善意、善行,將釣出反噬的問題,愛,只能給懂得愛的人,包括要有理性的人格考量。

許多給予,是來自個人對家族具備情義觀念,這個自訂價值的高度,有沒有擺放目的性?有沒有參雜炫耀心?有沒有待償心態?都需留意。其實,給予者雖無居高臨下的心念,但態度言語過程也要特別謙和低姿態,免得給出的銀彈,可能轉向為反擊的子彈,有些善意但不夠周到的態度,也容易遭致逼人就範的批評與攻擊。

家庭裡的強人,爭取個人不同於別人的意見時,即使在立意單純的自由心證下,也必須壓制自己的話語權,否則就會落入想要控制別人的罪名,你具備的強勢能力,正是你非常弱勢的關鍵。不要以為窮才會遭受剝削欺負,一個願意為家族付出的愛家者,有時真的會成為一撮受惠者的公敵。

很多人表明不跟家人來往,是因為家人講話比外人更刻薄。付出者最後奔逃,並不是怕傷財,實在是怕傷心。在「對你好卻被你傷」、「你對我毫無心疼,我對你當然心寒」、「遺產願散天下,唯有給你不甘」,這些實例處處,因此,「特留分」受法律保障的體質太詭異,多少家庭、多少手足,因此興訟。

生後,把錢留給自己想給的人或慈善團體,是善心的慷慨,但如果遺產依法需分配給憎惡的人,對被繼承人是「無過無錯卻受重懲」的惡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