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林燕卿
《門當父不對》是美國一部早期的電影,從中看到父母對子女婚姻的操心、焦慮、干涉,中西方皆然。
劇中一名男護士阿基和女友柏美相戀多年,柏美妹妹傳出婚訊,阿基打算藉參加婚禮與未來岳父母認識。
柏美的父親對女兒的男友阿基並不滿意。首先是阿基是個男護士,而不是醫師,柏美父親覺得護士收入令人擔憂,女兒一定得不到好的生活照顧,希望女兒能嫁個好人家,不希望女兒受苦。於是運用他曾是美國中情局測謊專家的專長,進行各種試探,了解男方過往經歷、戀愛史等,希望女兒放棄。阿基因始終得不到女友家的信任,有了分手的念頭,幸好最後這位父親看到女兒為情所苦,放下自己的執著,成全這對戀人,而讓這段戀情有了完美的結局。
這樣的場景,也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從孩子出生起就幫著決定大大小小的事,讀哪個學校、應徵什麼樣的工作、交男女朋友、結婚全掛在心上,擔心孩子做不對的選擇,處處涉入,不曾留一絲空間給孩子。
曾有一個男生,從大學畢業後,前後陸續交了七位女朋友,每一次帶女友回家,均遭到母親的嫌棄而告吹。其實男生的母親心中早巳有人選,偏偏兒子並不喜歡,這樣拖了八年,後來這個男生交往了一個對象,卻不再帶回家,而是直接和女方訂婚、結婚,父母是在婚禮上才看到媳婦。這個男生告訴我,如果連婚姻都不能自己作主,這人生還能決定什麼?由這句話可以聽到他的感嘆。
也有醫師世家的兒子,本身是醫師,選擇了護士為談戀愛的對象,也遭到父母的反對。他們告訴兒子,對象一定要醫師才行,迫使兒子痛苦不堪。兒子和其女友分分合合多次,最終還是分開,選擇與父母期待的對象結婚,由於沒有感情基礎,加上各自工作忙碌,過著沒有交集的生活。
其實,父母要信任自己的教導方式,相信孩子在你的教導下,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會是經過思考的,萬一有差錯,孩子也會有能力面對和處理。當家長賦予如此的信任與尊重,孩子會有空間和自信。身為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建議,但決定權要交給孩子。
了解孩子喜歡的人有哪些優點,試著去喜歡、欣賞而不是只看到缺點。和孩子喜歡的人多接近,他們也會因為父母的良善態度,展現美好的一面。婚姻是孩子要走的人生,他們喜愛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如因為父母的干涉,使婚姻不幸福,應不是父母樂見的。奉勸各位父母,退一步為孩子設想,放下自己的執念,相信他們的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