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貞
我們是一群七老八十,甚至超過九十的獨居老太太。有人靠退休金過日子,有人靠房租打點生活,也有人靠晚輩微薄的孝親費,但同樣讓日子過得踏實豐富。
九十高齡的陳奶奶身子矮小,曾經中風過的她,走路要拄拐杖,三不五時要做自費的復健。她年輕就守寡,靠幫傭做清潔工,把兩個女兒養大。如今女兒各自成家,每月各給她八千元的孝親費,她覺得不錯,日子勉強可以過得去。
八十多歲的江大嬸,二十年前媳婦和兒子離婚後,就人間蒸發,留下一個六歲的孫子讓她養。她只會講台語,孫子只會講國語,祖孫之間溝通有障礙,孫子很貼心,為了要聽懂阿媽的話,自己找會台語的同學學台語,結果祖孫互動順暢。
江大嬸的孫子踏入社會後,第一份工作因疫情影響,老闆倒店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才在葬儀社找到搬遺體的工作。江嬸要他三思,這工作不僅辛苦,還不容易被一般人接受,這樣會不會覺得委屈?孫子告訴她,為了讓奶奶生活安定,只要是正當的工作,再苦他都願意去做,尤其,這份工作是去幫喪家和往生者的忙,他認為很有意義,不會在乎別人的眼光。
他每個月給江嬸一萬五千元的孝親費,江嬸常表示,雖然錢不多但是省一些,吃穿不用愁。
看到姐妹們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上,都有晚輩的孝敬,讓我不盡想起李商隱的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