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貞
颱風來襲整條巷子停電了,家在樹影幢幢山坡上的我,每次遇到停電,都會在大門口和陽台上,點上蓄電池發電的燈,希望它能照亮馬路,讓車子和行人能多一分安全感。
每次家裡點了燈,路過的人除了感謝我很熱心,也會問我怎麼會想到這麼做?這說來話長,記得六十多年前,我家住在偏僻的農村,家家以煤油燈度日,而我們村子的第一盞電燈,當時市價兩百元,是我的父親花了十天四處打零工,以存到的錢買來的。
當時念小學的我和村里的鄉親們,在看著父親把光亮亮的電燈,掛在路口的樹上時,大家都拍手叫好,不僅見證了電燈放光芒的時刻,也高興有朝一日,電燈將取代煤油燈,為每個家庭帶來溫暖和光明。
記得小小年紀的我曾經問父親,家裡煤油燈的燈火飄忽不定,而且亮度也不夠,每晚寫功課都要很靠近燈火,不僅鼻子熏滿黑煙,眉毛和瀏海也常被燒焦,為什麼燈不掛在家裡,反而掛在路口?
當時父親牽著我的小手,指著電燈說:「路口是交叉路,村子裡路過的人很多,加上這裡經常有野狗出沒,所以掛這兒能保護更多人的安全;至於我們家,等有錢的時候再買一盞……」知道父親的用意之後,我不再說什麼,倒是常從村民口中聽到,自從路口有那盞燈之後,出入安心多了。
或許是父親的那盞燈帶給我很大的啟示,長大後不管住哪裡,只要發現燈壞了或停電了,我一定點上一盞燈,希望它帶來光明,為回家的人指引安全的路,也把父親這分看似微不足道,卻意義深遠的愛,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