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人的過去、現在到未來 4-3

文/星雲大師 |2025.04.24
423觀看次
字級
我們的生命能從過去延續到未來,正如木柴雖一根根的燒完了,但是生命之火卻永不熄滅。圖/pexels
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三、生命的維繫

我們的生命能從過去延續到未來,正如木柴雖一根根的燒完了,但是生命之火卻永不熄滅。究竟是什麼東西把我們的生命維繫起來呢?以下分幾點說明:

(一)識

是心識的力量。心識是生命的主體,是生命的根源。一般人喜歡談心理、談超意識、談超靈覺、談第六感,或者「心有靈犀一點通」、「神通」、「靈感」之類的,一般心理學只講到「心」,佛教講的是比「心」更深入的「識」。

佛法將「眼耳鼻舌身」說為前五識,「心」解釋為「第六識」,「意」是「第七識」,「識」才是真正生命所依的第八識。我們的第六識「心」領導著「眼耳鼻舌身」前五識去從事種種活動,這前五識造下了種種業後,將由「第七識」傳送給「第八識」,第八識叫「阿賴耶識」,又叫「藏識」,它將人所造的善業惡業全都貯藏了起來。這第八識是生命中的主人,《八識規矩頌》說「去後來先做主翁」,人死時,眼耳鼻舌身皆不發生作用,而「識」最後才會離去。人入胎時,眼耳鼻舌身均已長成,但要等到「識」發生作用,才能了解世間。

「識」是我們生命的主體,它是永不毀壞也永不遺失的,是一只無形的儲藏庫、保險箱。

生命的來源,由於無始以來,本性妄想執著,造作之業力寄託於識中,此識為過去業力牽引,生入人道,妄生顛倒分別,倒識入胎,與父精母卵結合而成生命。此生命發育至六根具備,生出人間,漸次成長,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感觸,而有苦樂的感受,逐漸對五欲六塵生起貪愛,因貪愛而生執著心,造作出善惡之業。

人的行為不論是善是惡,起心動念皆成業種,且永不磨滅,恆久存在,遇緣則起現行。

這業種印入阿賴耶識中,以業的善惡,支配未來的生命。且業力並不因肉體的死亡而消滅,肉體死亡之後,業力寄託於阿賴耶識中,此識復受業力的支配,再與物質結合成一新生命。但新生命是人是畜,阿賴耶識本身不能自主,全受業力牽引。也就是說,哪一方面的業力最重,就偏墮到哪一方面去。業識在六道中,生此死彼,生彼死此,就叫做六道輪迴。而造成生命的根本是阿賴耶識,是儲存先天記憶者,以現代心理學解釋便是潛意識。由此觀之,我們肉體的軀殼雖然短暫,但我們生命的本體則是永恆存在。

(二)中陰身

維繫著我們生命的第二種東西,叫做「中陰身」,又叫「中有身」。

人百年以後,舊房子似的身體已毀,新房子似的軀體尚未遷入,中間這段過度時期的生命主體便是中陰身。中陰身非精血和合而成,非血肉相連之軀,它介乎生死之間,所以叫「中有」。中陰身以識為依,以香為食,如果是少福者僅食惡香,多福者則食好香。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它的歸宿,亦即經云「善尋當生之處」。其歸宿是否容易找到,還視其根器而定,如《涅槃經》說:「上根者轉生,只在一念之間。中根者轉生,要十五天。下根者轉生,則要七七四十九天。」

據《大寶積經》記載,中陰身因各趣不同,其色各異:地獄的中陰身,容貌醜陋,如燒椯木;畜生道的中陰身,其色如煙;餓鬼道的中陰身,其色如水;人天道的中陰身,形如金色;色界道的中陰身,形色鮮白;無色界天因無色,故無中陰身。

《俱舍論》記載,中陰身是由極微細的物質所構成,它的形體依業所引,所以形量各有不同:欲界中陰身的形量,如五、六歲的小兒,不過其諸根明利;菩薩之中陰身如盛年,其形量周圓具諸相好;色界中陰身的形量圓滿;菩薩中陰身因極細微,只有同類可相見,如果修得極淨天眼者也能看見。

陰,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所合的報身;人,不知前生的所作所行諸事,就是因為隔了身體,所謂「隔陰之迷」。中陰身,可以說分開了前生與今世,但也連繫了今世與前生。

此外,依《大毗婆沙論》等說法,將人死後的七七日間稱為中陰。又由於中陰身期間為四十九日,因此有七七四十九日誦經祈福的風俗。也就是在人死後,每一個七日必誦經追薦,直至第七個七日即四十九日之滿中陰為止。世俗認為該期間乃亡魂懵懂茫然之際,應於這段時間為其祈求冥福。民間習俗中,有所謂「超度」、「頭七」、「二七」、「七七」等儀式,就是由此而來。

(三)業

維繫生命的第三個力量,是業力。業力,有「潤生」及「發芽」兩種力量。譬如我們所播的種子,要給予澆水、施肥才能生長,而這「業力」就是生命的水分及肥料。所以,有了業力,生命才能繼續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身體所做的、口中說出的、心裡所想的,都會成為業。身、口、意三業有善有惡、有好有壞,儘管業報各有不同,但有業就有報是不會訛錯的。

人生於世,當然都會有善惡諸業,但人死轉生,究竟先受何種業報?

有時是從所造之最重業先受報應;有時隨憶念受報;有時則從習氣受報。比方,我平常念「阿彌陀佛」念慣了,隨時隨地都念「阿彌陀佛」;你罵我,我說「阿彌陀佛」;你打我,我還是「阿彌陀佛」;甚至臨死那一剎那,口中還是念「阿彌陀佛」,由於這種念佛的習慣,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憶念和習慣對於受生都是很重要的。

有人說:「說什麼善惡報應,根本沒標準;好人反而遭遇不幸,壞人往往一帆風順。」殊不知凡事不能光憑一時,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報應中,有現世報、有來生報、有多生報;如同我們種的花草樹木一樣,有的是今年生、有的是來年生、有的則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才開花結果。

《大寶積經》云:「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還有一首「三世因果偈」,將人的前生、今生、來生的因果,作了一番闡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業,維繫了我們的三世因果,維繫了我們過去、現在、到未來的生命。

(四)十二因緣

維繫我們生命的主要力量,除了「識」、「中陰身」及「業」之外,還有「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生命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所輪轉的十二個程序。什麼是十二因緣呢?

無明——因為緣生萬法才生,緣滅萬法亦滅,一切法無常無我,人們不知如是法的真實相,是為無明。無明是人與生俱來,沒有別的法為無明之緣,所以又稱做無始無明。無明是總覆一切緣生法的實相,亦即是愚痴之謂。

行——欲界是善不善的行業,色界無色界的禪定業繫為行,行是能造作,能牽引三界的身口意三業的力量。性質雖通「有」,但現在造作潛果未熟之業曰「有」,現果已熟遠推前業曰「行」,這是行與有的區別。

識——通指個人精神統一的總體,由於識的了別,使境增明,使根增長,使思想等有所領導。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