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法與義理—佛教對神通的看法 4-3

文/星雲大師 |2025.03.27
632觀看次
字級
神通並不能去除根本煩惱繫縛,獲得生命的圓滿解脫,唯有在平常的生活裡,去體會佛法的真諦,淨化身心,得到大自在,才是真正的神通。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三)神通是弘法時的方便

神通比道理容易為眾生所接受,所以,過去的大德為了達成弘法度眾的工作,不得已也會使用神通。佛教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初傳中國時,遭受到道教的抗拒,當時一些有法術的道士,要求和佛教公開比鬥神通,較量道行的高深。在明帝的安排下,一場中國佛教史上有名的佛、道鬥法正式展開。

皇帝命人在一間寬大的殿堂裡排列兩行的案桌,一邊放了道教的經典,另一邊放置佛教的經典和佛陀的舍利。道士們趾高氣揚的或者騰空,或者土遁而至。佛教的代表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位法師穿著法衣迤邐而來,圍觀的大眾一看,都認為這兩位印度和尚絕非道士的對手。雙方坐定後,道士首先發難,口中念念有詞,企圖用神力將佛教的經典燒燬,然而佛教的經典不但絲毫無損,佛陀的舍利更放出萬丈的光芒,照射道教的經典,道藏一時燃燒起來,化為灰燼。這時迦葉摩騰拂袖飛上天空說:



狐非獅子類,燈非日月明;池無巨海納,丘無嵩岳榮。

法雲垂世界,法雨潤群萌;顯通希有事,處處化群生。



意思是說佛教的氣度,如同萬獸之王的獅子那麼軒昂雄偉,狐狸一般邪曲乖舛的道教怎能相匹儔呢?道教如一盞油燈,其智慧是不能和日月之光的佛教相提並論的。池塘的斗水不及大海的浩瀚,小丘的寸壤不比高山的巍峨,道教的境界怎比得上佛教的高超?

佛法慈悲的祥雲庇照著世間,讓有善根的人能夠萌發菩提種子,結成佛果。我今日所以顯現神通,是為了感化愚頑的眾生而行的方便法門,並不是至高無上之道。

道士們聽了之後,臉色大變,倉皇想土遁而逃,但是土地卻如銅牆鐵壁那麼堅硬;有的想乘雲離去,雲朵卻如千斤磐石,飛騰不起來。

漢明帝由於崇敬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功行高深,下令在城市建立四間寺院,作為女子出家的道場;另外在城外建築三間寺院,讓男子出家修行。中國於是有修持梵行的比丘、比丘尼。由於此次鬥法的勝利,佛教終於得在中國播下種子,並於日後開出奇葩。神通雖然不是究竟的解脫之道,但是有時卻是弘法度眾的方便法門。

三、神通的求證和運用

神通和我們既然有如此密切的關係,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求證神通、運用神通?我們應該從生活中去體會神通的真意,在生活中運用神通的妙趣。譬如日常生活裡,看到嫣紅嫩綠的花草、皎潔如輪的明月,不覺心曠神怡,感到歡喜,這自然流露的愉悅之情,不就是神通嗎?有時我們想博得一個人的歡心,說幾句讚美的話,對方就喜形於色、笑逐顏開,相反地出言不遜,則會招來對方的指責;愛語能使人歡喜,惡言卻能使人生氣,這言語不是很神奇嗎?而人類那不可思議的喜怒哀樂等感情活動,不也是一種神通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神通,在平淡的衣食住行裡,能夠去體會其中的神奇妙用,生活就會美好而富有情趣。譬如我們想收看電視節目,只要開關輕輕一扭,甚至遙控機一按,螢幕上立刻會出現我們想看的頻道。另外一個國度,甚至其他星球的活動,透過人造衛星的轉播,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清晰地映入我們的眼簾,這不是天眼通嗎?

電話的發明,無論相隔多遠,都能夠聽到對方的聲音,重重疊疊的關山,阻礙不了人們彼此之間的互通音訊,這不是天耳通嗎?有了飛機後,人們可以像鳥兒一樣飛翔於天際,想到哪裡就到哪裡,這不是神足通嗎?其實只要我們稍加留意,我們將會發現生活本身就是神通,只是我們習以為常,不覺神奇罷了。

除了生活中充滿神通外,自然界的種種現象也是神通。譬如烏雲密布,天上就下雨了,甚至有時太陽懸掛在天際,豆大的雨滴也灑落不停,這不是很奇異的現象嗎?由於氣流流動的不同,而產生和風、暴風、颱風等,乃至閃電打雷、飄雪下雹,這一切的自然變化,都可說是神通。它如四時的更遞,不違時令,讓生物得以繁衍生長,生物間彼此保持和諧的生態關係,生生不息地延續蓬勃的生機,這種種的自然變化,也可視為一種神通。

神通處處在

神通充塞於大自然的各種現象中,神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俯拾即是,神通是人類經驗的累積,神通是人類智慧的呈現,神通是能力的超絕運用。我國日曆上慣用的節氣名詞,如「驚蟄」、「雨水」、「秋分」、「大寒」等,是歷代的古人經過無數次的經驗累積,而遺留給後代子孫的寶貴遺產。因此農夫們根據多年的經驗,看到天氣的陰晴變化,而決定穀物耕作,甚至生活起居也能隨著氣候而做適當的調整。

另外,經濟學家能夠預測出未來經濟的成長或蕭條,而提出解決的對策。社會上也有更多的專家,早已為我們提出人口爆炸、環境公害、能源缺乏等等的嚴重問題,希望大家能夠防患於未然。為什麼他們能夠見人所未見,知人所未知呢?經驗使他們具備這種預知未來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大神通。

經驗的累積是神通之事,智慧的判斷也是神通,譬如諸葛孔明料事如神,屢出奇兵,為蜀漢奠定了鼎立於三國的局面;王陽明畢生致力於「格物、致知」,倡導「知行合一」之說,能夠預知未來;歷史上有許多先知先覺,能夠預測出時代的變遷、潮流的趨勢所歸。他們之所以能夠洞察先機,是因為他們擁有過人的睿智,因此神通也是智慧的表現。譬如我們有困難時,運用智慧,加以巧妙處理,困難就能迎刃而解,這智慧不就是神通嗎?

經由人類智慧的結合,所拓展的科學文明,如果仔細推考,無非是神通。月亮在過去是個充滿神祕、浪漫、淒美,不可高攀的廣寒宮,只有吃了不死靈藥的嫦娥才能躋登;但是今日藉著太空船的助緣,人類可以自由自在的漫步於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上,對於活在二十世紀之前的人們而言,這不是令人驚歎的神通嗎?

醫學上的神速進步,也是古人無法想像的神異現象。現代人的皮膚壞了,可用其他部位甚至其他動物的皮膚補上;腎臟、心臟功能故障,可把別人的器官移植到自己的身上;眼睛視覺出了毛病,換個正常的水晶體,仍然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試管嬰兒的試驗成功,今後人類生命的延續,甚至可以假藉科學複製,這一切都是足以使前人瞠目咋舌、聞所未聞的神通。

因此神通並不是神、妖魔等其他法界的眾生才具有,如果我們善加運用智慧,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能創造許多的神通,像人造雨的發明、飛機輪船的製造,人類不是也能和神仙們一樣呼風喚雨、乘雲破浪無所障礙嗎?

神通四要件

佛教認為要求得神通並不是困難的事,但是要如何才能求證神通?求證神通必須具備什麼條件?求證神通必須具備下列四種條件,才能學習神通。

(一)依於慈悲

《大智度論》說:「菩薩離五欲,得諸禪,有慈悲故,為眾生取神通,現諸希有奇特之事,令眾生心清淨。何以故?若無希有事,不能令多眾生得度。」菩薩為了慈憫眾生,雖然自己煩惱已盡,但是卻不像二乘人證入涅槃,而是發大菩提心,求證神通,以救度更多的眾生。

為什麼度化眾生需要神通呢?由於眾生愚痴,對於平常道不覺珍愛,以奇為貴,所以菩薩才現種種奇特希有的神力來攝化他們。因此求證神通是菩薩慈悲度眾的方便手段,而不是求道的真正目的;一切的修持如果離開了慈悲,即為魔藪,缺乏慈悲心的神通,如虎添翼,其危害將更大。如提婆達多仗恃神通來破壞佛教,如修煉成精的妖魔鬼怪,以神通來蠱惑善良百姓,都是神通的不當使用。因此修學神通,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培養慈悲心,慈悲心不具全,不可以輕言求證神通。

(二)住於淨戒

所謂住於淨戒,就是受持淨戒的意思。戒律是三學之一,是身心的依止,受了戒才知道是非善惡,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有了守戒的精神,能以戒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就不會依仗神通而胡作非為,傷害眾生;合乎戒律,有益於大眾的事,才方便以神通去助長。因此要修學神通,必須要持戒嚴謹,否則神通不僅無益,反而成為外道邪魔害人的妖通。

(三)安於忍耐

有了神通,還必須具備忍耐的禪定功夫。忍耐的道德不夠,稍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怒火中燒,以為有了神通,一切可以隨心所欲,打擊對方。這樣的神通,充其量不過是傷人的利器而已。能夠安於忍耐,不到最緊要關頭,絕不輕易濫用神通,即使不得已運用神通,也是為了維護正義真理,或是對大眾更有助益才顯現的。

(四)用於平常

佛經說:「平常心是道。」佛法應該提倡生活的淨化、道德的修養,而不是神奇怪異;平常心才能永恆長久,神通只能用於一時。況且神通並不能去除根本煩惱繫縛,獲得生命的圓滿解脫,唯有在平常的生活裡,去體會佛法的真諦,淨化身心,得到大自在,才是真正的神通。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