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在工作裡,我們活得有意義》 幽默可以稍微鬆動事理

文/約翰.卡格、強納森.范.貝爾 譯/李伊婷 |2025.03.16
419觀看次
字級
圖/麥田出版提供

文/約翰.卡格、強納森.范.貝爾 譯/李伊婷

哲學家梭羅的著述《湖濱散記》、《公民不服從》等,影響了數百年一代又一代,他的思考核心都在這樣的一句話裡:「在工作裡,我們如何活得有意義?」



有時候,當工作處於最糟糕的情況時(最為嚴苛、格格不入或分身乏術之時),我們需要黑色幽默來坦誠面對周遭的人,並打破所有有毒的正能量、刻板的專業精神,以及人類這種動物在奇怪且艱難的工作情況下的裝模作樣。梭羅絕對是位幽默大師。即使在接近生命尾聲,在他與終生相伴的肺結核做最後一次搏鬥時,當他那位信奉喀爾文教派的路易莎姑媽,問他是否已經跟上帝言歸於好時,梭羅開玩笑地說:「我都不知道我們有吵過架。」

愛搗蛋又愛開玩笑

當我們在工作中,時間會流逝,這是必然。但梭羅會想要充分利用時間,即便只是偷得片刻,笑看這一切的荒謬。倘若時間不免將殺死我們,至少,我們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來殺時間。這是我們的經驗談。我們其中一人曾在零售業工作多年,在那些漫長的客服日子裡,學會欣賞(或更確切地說,學會超譯)德國悲觀主義者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的智慧:「世上有兩種人,請兩種都避開。」有關工作的玩笑,有些很遜,有些很黑暗,但都能讓時間過得快一點。「如果你需要我,請先猶豫再找我。」「我在這間公司工作多久了?打從他們威脅要炒掉我開始。」在繁重的工作中,低級的幽默也派得上用場:「老闆賺一塊,我賺一毛。這就是為什麼我都在上班時間拉屎。」要是你以為梭羅不會耍低級幽默,那你就錯了。

梭羅愛搗蛋、愛開玩笑,也愛耍雙關語,幾乎就是個馬克.吐溫,只是行文有如撒哈拉沙漠一樣枯燥。因此,梭羅的輕浮或甚至是輕率,常常就被忽略了。梭羅是瓦爾登湖畔的帕克(Puck)——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裡形容,帕克是個「精明又狡詐的」的自然界小精靈。在《湖濱散記》出版期間,梭羅列舉出自己的缺點,其中包括「有時不認真」和「玩文字遊戲搞笑,並未總是維持簡潔、直接和寬容。」我們或許能在《湖濱散記》第一章中,找到梭羅「搞笑」的最好例子之一。「我幫紅越橘、沙櫻桃、蕁麻樹、赤松、黑梣樹、白葡萄藤和黃紫羅蘭澆水,否則旱季時,這些植物早就枯萎了。」這麼看來,梭羅是幫整座康科德森林都「澆水」了。在各種意義上,這都是喜劇式的調劑。

輕鬆面對陰暗痛苦

梭羅有充分的理由,去尋找一種嚴肅的自嘲。讓我們重溫一下這些理由(有些我們已經討論過了)。從年少時代到44歲英年早逝為止,梭羅一直飽受肺結核所苦。33歲時,他所有牙齒都掉光了,因此,他有幸裝上19世紀的假牙。26歲時,梭羅不小心引發一場大火,燒毀了300英畝的森林——康科德鎮的居民絕對不會遺忘這場事故,也絕對不會讓梭羅忘記。24歲時,梭羅失去了他的哥哥約翰,他死於破傷風。1837年,20歲的梭羅從哈佛畢業;然而同一年,發生了「1837年大恐慌」(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經濟大蕭條),讓剛畢業的他,幾乎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

我們以逆向時序回推,呈現梭羅生命中的低谷,強調他一生中,如洋蔥般一層層堆疊的不幸——每剝開引人流淚的上一層,下面,又是另一層的引人流淚。然而,在淚水之中,有時也能找到笑聲。哭著大笑看起來有點瘋狂(有時確實如此),但有些時候,我們的確需要扯開理智的鉸鏈,來宣洩出內在的真實。如果不能在工作時哭著大笑,或只是大哭一場,我們至少可以保持幽默感,因為幽默可以稍微鬆動事理,讓我們在精神上得到一點喘息。笑話打破常規,允許本來不被允許的,並以全新爆發的不恰當,使我們輕鬆面對陰暗與痛苦。

(本文摘自麥田出版《在工作裡,我們活得有意義:為什麼要工作?工作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湖濱散記》作者亨利.梭羅的工作哲學》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