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普門品》的管理法③

文/星雲大師 |2025.01.04
459觀看次
字級
因為人與人之間,唯有至誠的讚歎,「口中有你,心意誠敬」,雙方才能心意相通,圓滿融和。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此外,在「一心」的管理上,更要效法觀世音菩薩的「以捨為有,則不貪;以忙為樂,則不苦;以勤為富,則不貧;以忍為力,則不懼」。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很多,如觀自在、圓通大士、大悲聖者、正法明如來等。稱念名號的功用,如同我們交朋友、做事業的時候,適當的多說一點讚美的話,對自己的成功、方便、利益,必定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人與人之間,唯有至誠的讚歎,「口中有你,心意誠敬」,雙方才能心意相通,圓滿融和。

所以,在人間,不論是上司與部屬,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或是朋友同儕之間,若想獲得對方的尊重與愛護,達到人際關係的圓融,首先應該學習愛語布施,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一心稱名」。

四、從「布施無畏」看觀世音的管理

在佛教的「布施」法門當中,有財布施、法布施,還有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就是幫助眾生去除恐懼害怕,得到身心安穩。例如,有人發生事故,心生恐怖,你以一句真誠的話語或實際的行動,使他受益,減少恐慌,這就是無畏布施;年輕的阿兵哥為國家服役,給予社會安定的力量,這也是一種無畏布施。

在社會上,人和人的相處,最不安的就是畏懼和恐慌,所以觀世音菩薩不但「救苦救難」,而且布施給人「無畏」。如《普門品》裡說:「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由於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給予眾生「無畏布施」,所以在觀世音菩薩的諸多名號當中,又名「施無畏者」。

施無畏的意義,就如有力量的人和有辦法的人,對於一些弱小無助者,給予保護說:「不要怕,有我。」有這種布施的精神至為重要,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每一個人多少都會有一些恐懼,譬如:怕被人陷害、怕被人欺侮、怕遇到綁票、怕遇到壞人。所以我們不只是信仰觀世音菩薩,持念菩薩的聖號,讓自己獲得無畏;同時也要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布施無畏給人,讓人不要害怕。

換句話說,觀世音菩薩能施與眾生無畏,同樣的,我們也要提升自我的能量,做一個具有「慈悲心、智慧力、勇猛力」的眾生保護者。我們要發願做眾生的保護傘,不受雨淋;做眾生的手電筒,消除暗夜恐慌;做眾生的舟航,讓大眾能離開苦海;做眾生的家園,讓他免於餐風露宿,正如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一樣。

如果把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用在管理學上來說,身為領導者,要管理別人之前,先要讓他信任你,因你而獲得安全感,不會感到害怕;如果能夠做到讓屬下「不要害怕,凡事有我在」,那一定是很成功的領導者。因此,一個會做人、會做事的主管,不是以脾氣、聲音大,就是代表有力量能降伏他人;而是要有施無畏的慈悲,不要讓對方怕我們,要做到人家不怕我們,這才是真正會做人處事的人,這也是最高的管理精髓。

五、從「滿足所願」看觀世音的管理

人之性,在於有所得,因此觀世音菩薩為了將他世界裡的眾生「管理」好,不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讓眾生得以無憂無懼;尤其他能滿人所願,也就是《普門品》裡說的:「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這裡所謂的「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主要的意義是說明,觀世音菩薩希望每個人都成為有智慧的男人,因為在社會上,聰明智慧很重要;但是慈悲也很要緊,所以女人的慈悲愛心也能做世間的模範。

這麼說並不表示女人沒有智慧,只是說男人應該長於智慧,所以要多多表現;要用男人的智慧來主持國政,為民服務,甚至用智慧來發展科學、發明科技,用以造福人群。但是,另一方面,女人的慈悲超越男人,是男人所不及的,所以在管理學上,有時候要用智慧,有時候也要用慈悲;當你跟他說理,他不聽,這時你給他一點金錢、一些物質,給他一些慈悲的緣分,他就能接受你了,這也是管理的方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