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㉗【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人間佛教的慧學⑫

文/星雲大師 |2024.11.16
569觀看次
字級
心中有了法樂,到哪裡都能安然自在;心中有了法樂,當下就是極樂世界。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佛教講「三千大千世界」,現在科學已知銀河系有無數星球;佛教講「佛觀一鉢水,八萬四千蟲」,現在從顯微鏡下觀察,事實的確如此;佛教的《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距此世界「十萬億佛土」,說明距離十分遙遠,但一念之間,隨念即至。佛教此種時空觀,引導科學超越物理的極限,尤其佛教講「法無定法」,對科學家是很好的啟示。

佛教隨著科學的發展,用佛法解釋科學的現象,為科學未來的發展提供出路,也引領人類認真思索一些問題,例如:

1.人類利用科技可以登陸月球,但是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登陸極樂世界嗎?

登陸月球是物質的世界,往生極樂是精神的世界,是即刻的。

2.現代的醫學,透過器官移植可以更換五臟六腑,但是頭腦可以移植嗎?思想可以移植嗎?

佛教認為人的色身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有,因緣和合的色身假我有生老病死,但是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所以器官可以移植,但生命不能替換。

3.醫學可以改變基因,但可以改變人類的厄運嗎?

「基因」其實就是佛教的「業力」,「業」就是行為的造作,一個人的命運,由自己的善惡業來決定,只要做善事,自然能夠改變厄運,所以「行善不為惡」,就是「基因」改造。

人間佛教主張,佛法要能融會古今,尤其世法、佛法要能相互為用。佛法除了能幫助科學家開拓思想領域之外,對於現代心理學,也有很好的說明。

現代心理學是一門以研究人類精神生活為對象的學科,其源頭包括醫學、哲學、科學、宗教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等,後來也被應用於各種學科、事業之中。今日社會中,舉凡教育、工業、商業、醫學、軍事、法律、政治、社會、科學、藝術、運動等,無一不與心理學有關,因此心理學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

心理學是觀察意識型態的心理作用及行為模式,西方心理學家能研究人格的發展過程以及行為的潛在因素,但卻無法做到人格的改造,因為它有一定的範圍限度。反觀佛教,不但對人類心理有充分的了解,並能提供對治方法。如《華嚴經》云:「了達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緣亦復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滅者生死盡。」佛教對「心」的詮釋,有諸多層次的分析說明,更用許多的譬喻來闡釋我們的心,進而教導我們如何找心、安心、淨心,足見佛教心理學凌駕於西方心理學之上。

佛教是哲理的科學,佛教重視理性、智慧的化導,佛教認為世間知識學問的獲得,雖然也能開拓人類的視野,但是如果沒有正知正見,也很容易流於邪慧、狂慧,不僅使自己受害,猶有甚者,還會形成人類的災難,所以佛教主張真理才是宇宙人生的最高指導。

學佛首重聞法,因為聽聞正法才能獲得真理的智慧,所以學佛要廣學、淨學、博學。以下列舉有關聞法的德目,以幫助修學者建立正確的聞法心態。

(一)聽經聞法: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聞法是信教入道的第一步,佛法中一切功德多由聞法而來。

(二)讀書閱藏:讀聖賢書,閱經、律、論三藏以外,對歷代聖賢大德著作更要廣學研究。

(三)廣學多聞:學佛要多聞薰習,而且要法門無量誓願學。

(四)聞空不驚:諸法自性本空,空才能建設有,能夠正確認識緣起性空的真理,便能聞空不驚,此乃大智慧也。

(五)聞善著意:聞善言不著意,非人也;聞善著意,才是堪受佛法的大器。

(六)會意深思:聞法要用心領會,不斷思惟,才能夠心開意解,心領神會。

(七)諦聽正解:聞法要諦聽、善聽、兼聽、會聽。

(八)正聞正思:佛法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聽聞正法,並且長時憶念正法。

(九)樂觀明理:學佛者應明白因緣果報、緣起性空的真理,自能樂觀豁達,智慧明理。

(十)福慧雙修:「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皈依佛,兩足尊,即福慧具足之意。

(十一)成就辯才:口常行慈,修習善語,可得無礙辯才。

(十二)廣為宣化:佛法要廣為傳播,廣為宣化,自他皆能成就。

(十三)請轉法輪:經常舉辦佛學講座、印行佛書等。

(十四)親近道場:選擇有緣的道場,並親近善於說法的善知識。

(十五)明辨是非:不要太計較利害得失,應該要明辨是非。

經云:「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所謂「法」,就是真理。真理所帶來的快樂,才是真正永恆的快樂。什麼是法樂呢?五戒十善是法樂,六度四攝是法樂,四無量心是法樂,因緣果報是法樂,有空中道是法樂。心中有了法樂,對於五欲六塵不拒不著;心中有了法樂,對於世間不厭不求;心中有了法樂,到哪裡都能安然自在;心中有了法樂,當下就是極樂世界。唯有以無邊的法樂為舟筏,才能使我們度過生死的波濤,到達「常樂我淨」的彼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