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諸己】 如何親近善知識?

文/星雲大師 |2024.11.03
383觀看次
字級
圖/香海文化提供
找尋善知識時,要懂得謙虛,才能謙受益。(示意圖)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就讀於南華大學的陳婷婷即將踏入社會職場,面對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婷婷希望能夠有好的前輩、朋友給予支持鼓勵,因此來山參加「寺院生活體驗營」時,向大師提問。

有問:「法師開示時,都會勸人親近大善知識,請問大師,什麼是大善知識?現在社會上有很多藉著行善在沽名釣譽的人,我們又如何分辨呢?」

大師回應:「我們都想要親近善知識,親近好的師長、好的朋友,但是在我們的師長朋友當中,有的是偽善的,有的是裝模作樣、前後不一致的,有的對你是不懷好意的,所以你就感到要找個善知識很難,找個好朋友很難,找到好眷屬也很難。」

大師接著說:「不過從佛教的觀點來講,也不難,怎麼說呢?首先,你自己要有條件,其他的就都會受你的影響,哪怕你所結交的不是善知識,只要你的道行能夠超越他、善待他,讓他因而感動,受你的影響,這樣一來,你反而是他的善知識,這是很難料定的。所以說,年輕人要想在社會上遇到好的長官,在學校遇到好的老師,來往的朋友當中,都能交到一些前輩、長者,也有方法。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比方說『管鮑之交』裡,所有的利益好處,管仲都是先占有,鮑叔牙都不計較,到了最後,管仲就說:『做生意,我都要多分一點利潤,因為合作的鮑叔牙知道我比較貧窮;要打仗,仗沒打我就先退了,因為鮑叔牙知道我家中有個母親,我不能陣亡。因此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

大師又說:「所以『人之相交,貴在知心』,要親近善知識,也要看緣分,本來是很好的善知識,可是不投緣分,也不得辦法。等於過去臨濟禪師拜黃檗希運禪師為師,可是每次請道都被打罵,最後黃檗禪師說:『你不要苦惱了,你的因緣不在我這裡,你去請教大愚禪師!』

所以臨濟禪師就到了大愚禪師那裡,大愚禪師反問他:『那麼好的老師,你怎麼不跟他學習,反而要到我這裡來呢?』臨濟禪師回答:『他都是罵我、打我,就是沒有那個緣分啊!』

大愚禪師說:『哎呀!這個黃檗啊,老婆心切!』臨濟聽了這句話,當下闊然大悟!他的悟道因緣,就大愚的這一句話。」

善知識五條件

大師繼續說明:「過去歷史上,除了佛經教示我們寬以待人之外,儒家也講忍耐、情意、寬厚,用『恕己之心恕人,責人之心責己』,這樣去找善知識,就比較容易。找尋善知識時,不能傲慢,不能語言太多,要聽善知識的教導、聽他開示;你把你的價值擺得那麼高,自己也這麼執著,再好的善知識跟你也不一定合得來,所以自己要懂得謙虛,才能『謙受益』。」

大師最後說:「《成佛之道》裡講到善知識有五個條件,例如:有道德、有學問、有慈悲、肯得教你、樂說,這才叫做善知識。尋求善知識時,自己的條件也要具足,對方才有條件教導你;如果自己沒有條件,那麼善知識也不得辦法。因此,先把自己健全起來,就容易找到善知識了!」(摘自《星雲大師如是說貳:說社會事》,香海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

1967年創建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弘法宗旨,以「人間佛教」為宗風,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300餘所道場,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人間福報、雲水醫院,興辦佛教學院16所、中學3所,西來、南華、佛光、南天、光明5所大學,以及人間佛教研究院。2023年,大師住世緣盡,淨業圓滿,享耆壽97,被奉為佛光堂上第一代開山祖師,留遺偈:「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