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英倫地標:紅色電話亭 文/林堯 |2024.10.07 語音朗讀 72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變身提款機台的紅色電話亭。圖/林堯溫莎堡外披上國旗彩妝的電話亭。圖/林堯寧靜莊園旁的紅色電話亭。圖/林堯 文/林堯英國的紅色電話亭,不僅是街頭的一道風景,更是英國文化的象徵。到英國旅遊,不少人都會帶回紅色電話亭造型的吊飾、撲滿、茶葉罐或是餅乾盒等文創商品。但很多人或許不曉得,這紅色電話亭的造型竟然跟墳墓有關,其設計靈感與背後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在倫敦的聖潘克拉斯車站(St Pancras Station)附近,有一座三百年歷史的聖潘克拉斯老教堂,而在教堂四周的墳墓當中,有一座是英國著名建築師約翰‧索恩爵士(Sir John Soane)為過世妻子和自己所設計的(現已列為一級保護建築)。索恩爵士 於一八三七年辭世後,就被葬在這座沉穩低調的古典主義美學墳墓中,永遠陪伴著摯愛的妻子。一九二四年,皇家藝術委員會為改善一九二一年設計、混凝土材質的英國一號電話亭(Kiosk No.1,簡稱K1),舉辦了設計比賽,希望能打造出更為理想的電話亭。而建築師吉爾斯‧史考特(Giles G.Scott)為尋求靈感,來到他父親所設計的聖潘克拉斯車站,無意間走進老教堂漫步、沉思時,看到索恩墳墓的中央圓頂結構,當下靈光乍現,將陵墓的線條比例應用到電話亭的設計中,最終贏得了競賽。莊嚴且經典的紅色K2電話亭,於焉誕生。K2最初的設計為木質結構,如今僅剩下唯一一座,現存於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其餘全都是皇家郵政改造的圓頂鑄鐵電話亭。此外,經過皇家批准,從一九二六年開始,所有紅色電話亭的頂部都有皇冠標誌。而電話亭之所以選擇紅色,也絕非偶然。主要是紅色可以在任何天候下保持鮮豔,於灰濛濛的城市環境中顯得更加醒目,在繁忙的街道上也能很容易找到。另外,紅色在英國文化中代表著皇家和權威,作為公共通信設施的紅色電話亭,也寓意著皇家為大眾服務的初衷。不過,紅色電話亭並非一成不變。隨著時代變遷,電話亭的設計曾進行多次調整,以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需求。最著名的,當數為慶祝英王喬治五世登基二十五周年,吉爾斯‧史考特於一九三五年所設計的更小巧、更經濟,也便於大規模生產的K6電話亭。一九三六年推出後,K6迅速擴散到全英各地,成為英國的象徵,甚至在一九九○年被列為英國的文化遺產。在紅色電話亭最盛行的時期,根據統計,全英國約九萬兩千座;直到一九八○年代開始慢慢消失,並隨著手機普及,逐漸失去原有功能。然而,許多紅色電話亭並未拆除,而是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改造成其他的用途,如書籍交換站、迷你圖書館、小型咖啡館、迷你博物館、心臟除顫器站或藝術展覽館等,成為社區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因為它在文化上的重要性,許多地方還會修復古老的電話亭,保留為歷史遺跡,立法加以保護。英國的紅色電話亭,可說是一個經典範例。它不但與美學設計完美結合,且早已超越原本的通信功能,成為跨越時空的文化符號,出現在各種紀念品、旅遊宣傳,以及無數的電影、電視劇和文學作品裡,更是許多遊客到英國時必不會錯過的打卡景點。 前一篇文章 【如是觀史】名士嵇康的命運 下一篇文章 【遊藝筆記】秋聲賦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4【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5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06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07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08【看人間】老人應要活得快樂,而不是活得合理2025.11.0409社論--做自己的數位主人2025.11.0210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優游藝林】布拉格慕夏美術館 【走讀城鄉】穿越紙廠時空 ──中興文化創意園區【島嶼拼圖】乘著秋風入寶山: 走訪漯底山自然公園【苦中生蓮──范佐伊新媒體藝術展】卑溼汙泥乃生此花【翰墨天地】說事後話猶恐當局者迷【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 作者其他文章【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寰宇采風】 愛丁堡城堡:蘇格蘭歷史的核心【寰宇采風】巴黎書攤:從非法流販走向世界遺產【寰宇采風】瑞士的縮影 ──盧森【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優游藝林】屬於梵谷的亞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