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拼圖】馬崗漁村領略海女文化 文/潘憲榮 |2025.08.04 語音朗讀 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海女在潮間帶採集石花菜的身影。圖/潘憲榮阿婆清洗石花菜。圖/潘憲榮石花菜做日光浴。圖/潘憲榮 文/潘憲榮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是台灣最東邊的小漁村,至今仍保留傳統漁村風貌,石頭古厝與濱海植物交織,寧靜聚落宛如一處隔離塵世的祕境。而小漁村最受矚目的,就是在台灣北海岸與東北角極具代表性「海女文化」。文獻指出:「海女」的用語,源自日本對從事潛水採集海產女性之稱呼;而在台灣,則與採集石花菜密切連結。早年在漁村,男性出海捕魚,女性為分擔家計,於潮間帶採集石花菜貼補家用,因而通稱為「海女」。海女文化,展現出台灣女性刻苦耐勞與樂天知命的精神。馬崗為台灣石花菜的重要產地,因富含藻膠,熬煮成石花凍後成為消暑聖品,獲得眾人喜愛。不論是清領或日據時期,皆有輝煌的出口紀錄。馬崗聚落有一座「吉和宮」,奉祀觀音菩薩和天上聖母,為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廟埕前常可看到洗、晒石花菜的場景,讓人感受到真切的海女文化。和正在處理石花菜的阿婆閒談,得知阿婆是在地人,十來歲就隨著家人在潮間帶採集石花菜,至今已有五十幾年的經驗。然而,採集石花菜相當辛苦,因在溼滑的工作環境,也練就了她們敏捷的身手。阿婆臉上散發著自信與堅毅的神情,告訴我:石花菜採回來,先要清洗乾淨後再曝晒,從紫紅色一直晒到金黃色,整個時程大約要七到十天。石花菜燒煮後做成的石花凍,是夏天最養生、可口的天然食物。海女阿婆不但友善地為我介紹如何採集、製作石花菜,還帶著我去參觀置物間。裡面除了擺放一包包石花菜成品之外,也有簡易的自製工具,如網簍、水鏡、防滑鞋、頭套等,還一一為我介紹使用要領。阿婆年齡雖大,但身體依舊硬朗、耳聰目明,也許,這就是擁抱大自然的回饋。她指著潮間帶,告訴我哪一個區域、哪一個季節石花菜的產量最多,腦海中彷彿有一張清晰的藏寶圖。隨著時代的改變,從事這種工作的海女已寥寥無幾,阿婆可能是馬崗地區僅存的少數海女,其執著令人讚佩。她說,早年人數多時,她們常成群結隊前往採集,相互關照;現在多數海女已年老體衰且後繼無人,只能跑單幫自力更生,讓人不勝唏噓。試喝了一杯阿婆自煮的石花凍,味道真不錯!如今,各種品牌的汽水、冷飲、手搖杯充斥市場,然而從環保與健康的角度來看,都難以與海女用辛勞換取的天然石花凍相比。珍惜海洋天然資源,不但能帶來宜人景色,亦能帶來豐美食物。來到馬崗觀賞漁村風情,領略在地海女文化,內心充滿懷舊與感恩的情懷。 前一篇文章 【如是觀史】納蘭性德的詞集 下一篇文章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4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5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6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7【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08賴索托佛光人 捐贈物資送暖2025.07.2909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10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寬鼎畫語】一瞬一華【優游藝林】浮在水面的佐川美術館 【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走進大西南】中國西南民族體質調查(上)【五十三參──慧裴法師攝影巡迴展】守著自己的寶藏【大江南北】北寧公園夏日賞荷 作者其他文章【美哉斯土】板橋朝聖地 輝映人間大愛【寶島踏查】芝山岩奇石異趣【寶島踏查】記憶迴聲:台中放送局 【創意巧思】變電箱華麗變身【美哉斯土】 台北心靈地標:天主教聖家堂【時光隧道】 新芳春茶行:大稻埕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