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遍路】京都賞楓名勝 ──東福寺 文/林堯 |2025.03.12 語音朗讀 4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進正門即可見宏偉佛殿。圖/林堯通天橋迴廊上擠滿賞楓人群。圖/林堯開山堂,別名常樂庵。圖/林堯 文/林堯去日本京都賞楓的旅者,很少會錯過位於東山區的東福寺。一者從京都車站搭地鐵只有一站的距離,交通便利;二者除了「楓葉千枝複萬枝」的美景之外,壯觀的建築和美麗的庭園也讓人心生嚮往。東福寺是「京都五山」之一,也是臨濟宗的重要禪寺。開基者為鎌倉幕府攝政王九條道家,開山住持為受禪宗影響深遠、宋朝時從中國修成正果回到日本的聖一國師。九條道家是一位熱心的佛教徒,希望建造一座能與奈良寺院媲美的佛教中心。於是從一二三六年開始興建東福寺,歷時十九年,於一二五五年完工,距今已有近八百年歷史。而為了向奈良最大的寺廟「東大寺」和最宏偉的寺廟「興福寺」致敬,九條道家決定從中各取一字,將該寺命名為「東福寺」。以禪宗文化為核心的東福寺,祀奉的主神為高十五公尺的釋迦牟尼佛,左右兩側的觀音、彌勒菩薩像高七‧五公尺。這裡不僅是宗教中心,也影響了日本的美學與建築設計,特別是庭園設計與木造建築。東福寺的「方丈庭園」極具禪意,分為東、西、南、北四個部分,由昭和時代著名的庭園設計師重森三玲設計,將傳統與現代美學相融合。不僅以簡潔的幾何圖案著稱,風格獨特,且融入佛教哲學思想,藉由庭園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感悟。附帶一提,「方丈」源自中國道家典籍,形容大小僅一丈見方(約為十平方公尺)的居室。後來,禪宗借以稱呼寺中住持或高僧的居所,除日常事務外,也可作為會客或禪修之所;再後來更以此稱呼僧寺住持。根據歷史記載,東福寺曾多次因火災毀損,其中最嚴重的是一八八一年的大火,燒毀了大部分建築。因此現在看到的許多建築,都是之後慢慢重建的。另傳說聖一國師曾從中國引進楓樹,希望重現唐朝詩人杜牧「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景,造就了今日一整片反客為主的楓林美景,也成為東福寺吸引無數遊客的主要景點。其中,橫跨小小溪谷、高約十五公尺的木造迴廊橋──通天橋,則成了東福寺最佳賞楓地點,漫山楓葉將小小溪谷染成絢麗的紅、黃、橙、綠,紫,美不勝收。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寺院,東福寺的建築和庭園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漫步其中,除了可以體會歷史的厚重之外,還能感受到濃厚的禪宗文化氛圍與禪意之美! 前一篇文章 【書藝心語】做愛做的事 下一篇文章 【國學探究】莊子龍蛇之變的啟示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6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文化遺產】恬靜的安東河回村 作者其他文章【東瀛遍路】金碧輝煌金閣寺【文化印象】法國的象徵──艾菲爾鐵塔【寰宇采風】嘉德水道橋 展現實力與美學【古堡麗影】香濃頌堡:橫跨河上的夫人城堡【古堡麗影】羅亞爾河上的明珠:香波堡傳奇【文化印象】英倫地標:紅色電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