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天女維摩一朝雲

文/宋玉澄 |2025.08.06
24觀看次
字級
朝雲墓位於惠州西湖孤山島上。圖/宋玉澄
惠州知府伊秉綬所修墓誌銘。圖/宋玉澄

文/宋玉澄

桃園到深圳機場僅需八十分鐘,深圳到惠州搭車一小時可到。惠州的西湖,瀰漫著千年前蘇東坡的腳步與氣息;更沒想到的是,這次如同盲遊的惠州之行,竟然在此意外邂逅了他的愛妾──朝雲,讓人既驚又喜!嚴格地說,是遇見了「蘇文忠公侍妾王氏朝雲之墓」。

朝雲之墓,據說是宋代墓葬型制,像一張稀有的古老名片,掖藏在惠州西湖一處名為「孤山」的小島上。歷盡千年風雨,幾經修建,如今映入眼簾的,是清朝嘉慶六年(一八○一)知府伊秉綬所修、含補書蘇東坡所寫的墓誌銘,算來已有兩百二十四年的歷史。

此墓誌銘曰:「東坡先生侍妾曰朝雲……敏而好義,侍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生子遯,未期而夭。蓋嘗從比丘尼義沖學佛法。亦麤識大意,且死誦《金剛經》四句偈以絕。銘曰:浮屠是瞻,伽籃是依,如汝宿心,惟佛止歸。」言簡意賅,頗有一槌定音之氣概!

其中,略去了蘇軾曾以「佳人相見一千年」、「天女維摩」的浪漫與願望,及「一肚子不合時宜」的知已話。但竊以為,最重要的是朝雲的「修行」──死誦《金剛經》四句偈的境界;估不論還有「中陰生」的續修,就以死誦《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而言,人之將去,肉體崩壞的痛楚間,幾人能夠定心誦念不斷?

文字是了解佛法的工具之一,卻也是佛法的大礙,易陷入文字障中或貢高我慢的泥淖;麤識大意,或許反而是了解佛法的捷徑。苦難,是追求佛法的必經途徑,看朝雲的一生,或可大膽推測:她理解與力行的佛法之路之境,已早早超越了蘇軾。

君不見,蘇軾在〈惠州薦朝雲疏〉中寫道:「軾以罪責,遷於炎荒。有侍妾朝雲,一生辛勤,萬里隨從。而既葬三日,風雨之餘,靈跡五顯,道路皆見。是知佛慈之廣大,不擇眾生之細微。敢薦丹誠,躬修法會。伏願山中一草一木,皆被佛光……湖山安吉,墳墓永堅……」

朝雲葬後第三天,蘇軾帶著小兒子蘇過前去時,發現墓東南側有五個巨人腳印,見此異相,於是再設法會為朝雲祭奠。似乎,蘇軾亦默認了朝雲的修行境界已遠在自身之上!而朝雲墓也果真應了蘇軾的願望,「湖山安吉,墓地永堅」。

如今,朝雲墓、紀念朝雲臨終口誦「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六如亭,在一九八四年列為惠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聞,惠州當地百姓常在朝雲的農曆生、忌兩日,主動上香拜祭懷念。東坡先生如地下有知,應也十分感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