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4.09.11
3703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1

巴黎奧運女子拳擊54公斤級16強戰中,黃筱雯與保加利亞選手佩特羅娃(Stanimira Petrova)拚戰3回合,卻因對手踩腳倒地被誤判讀秒而落敗,無緣爭取獎牌;不合理的判決讓外界為她抱屈,但收拾好心情的黃筱雯卻表示:

「接受失敗,才是真正的贏家。」



2

為了守護蘇門答臘的生態,內拉.阿茲米(Nayla Azmi)在2021年創辦「Nuraga Bhumi」,它在梵語中的意思是:「獻身於地球的靈魂」;她除了號召原住民婦女組成巡邏隊,每周還會前進校園、社區授課,讓孩子從小扎根保育的觀念。阿茲米認為:

「我相信保護環境,是地球所有人類都需要承擔的責任之一。身為原住民婦女,我將繼續為保護、照顧我們的土地而奮鬥。」



3

室內設計師宋毅從業30年來,作品除了台灣,也常為中國大陸、新加坡的百貨公司或連鎖品牌設計店面;最初,他主要做住家設計,曾同時服務3~5個案子,後來才轉型設計商業空間,成功為金石堂、鼎泰豐等企業塑造品牌形象。宋毅的工作心法是:

「我們最終還是要服務人,使用者還是最重要。」



4

演員林煒曾是《花系列》的第一小生,但近年他較少出現在螢光幕前,而是在線上自學程式超過一萬小時,成為科技創業者,每天晚餐後就工作,直到凌晨3時才睡;今年55歲的林煒認為,50歲是個新起點,可以嘗試自己的各種可能。林煒說:

「50歲是人生成熟階段,為何不在可承擔失敗的範圍內,做一些新嘗試?」



5

2020年,美國作家勞雷爾.布萊特曼(Laurel Braitman)成立全球社群「Writing Medicine」,協助健康醫療專業人士面對創傷;而她自己也藉由書寫回憶錄《勇氣的樣貌》,療癒失去父親的憂傷。布萊特曼認為:

「你不能在沒有挑戰的情況下獲得生命韌性,沒有傷悲的情況下獲得快樂,或是沒有恐懼的狀況下得到勇氣。」



6

吳易達在大學時期就愛上攝影,剛開始,他熱中拍攝人物、風景,曾走訪世界各地,拍下國內外名山勝景;後來,在3年的疫情期間,長居綠島的他除了運用專業,記錄當地生態的各種面貌,也參與「向海致敬」活動,推廣塑料回收再利用。吳易達說:

「在時間長河中,既是旁觀者,也可以是參與者,那麼就多做一些有益於地球永續的事吧!」



7

越劇起源於清末,是中國大陸第2大劇種。陳麗君13歲開始學越劇,用10多年研習小生表演,學習戲曲舞台中男性角色的手、眼、身、法、步;經過多年苦練,她因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爆紅,還在直播平台帶來近千萬人次的流量。陳麗君表示:

「我能做的,就是踏踏實實演好每場戲、認認真真詮釋每一個角色,做好戲曲藝術的『小石子』。」



8

吳定衡就讀國中時,因沉迷手機遊戲,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只有最低的C級;所幸,升上高中後,他在導師友善的指引下,決心認真精進英文,今年在四技二專統測的升學考英文科考出80分,一圓登上第一志願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的夢想。吳定衡說:

「不妄自菲薄、要追隨老師更要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