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01.
「媽媽老師俱樂部」創辦人張乃筠多年身處教育現場,觀察到教育並非只屬於學校,而是家庭與社區的共同責任。她以「家長也能成為教育的一部分」為宗旨,提供家長課程、親職與創新教學資源,搭起父母與教育間的橋梁,用實際行動讓每一位家長成為孩子的第一位導師。張乃筠認為:
「讓家長成為教育的一部分,是給下一代最深的祝福。」
02.
馬來西亞足球國腳法賽爾.哈林(Faisal Halim)去年5月在賣場遭不明人士潑灑硫酸,導致臉部嚴重毀容、手臂神經受損,醫生判定他再也無法重返球場。面對身心雙重創傷,他選擇不向命運低頭;歷經無數次復健,他以驚人意志力克服傷痛,今年重返國家隊,重新在賽場閃耀光芒。哈林說:
「痛苦教會我一件事——堅持比天賦更重要。」
03.
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以卓越的數理能力與精準判斷力聞名,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推手。面對國際產業關稅與人工智慧的雙重挑戰,他每年舉辦創新比賽,鼓勵員工發揮創意,將新技術應用於製程與產品開發中,讓穩懋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半導體市場中,持續保持技術領先與產業影響力。陳進財堅信:
「唯有知變、求變、應變,才能帶領團隊迎向生存。」
04.
台灣首位汽車噴漆女國手嚴詩堤,以細膩技術在男性為主的汽車修復領域闖出一片天。剛入行時,她面對刺鼻氣味與長時間站立的艱辛,一度懷疑自己能否堅持,但她選擇「做事求完美」的信念,反覆練習噴槍角度、風壓與顏色比例。多年的堅持,讓她不僅成為選手代表,更以專業精神傳遞「職人」的價值。嚴詩堤證明:
「堅持自己的選擇,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05.
越南影帝連炳發(Lien Binh Phat)出生於普通家庭,起初只是個對電影懷抱熱情的年輕人。曾因外貌樸實、演技生澀而屢遭拒絕,但他堅持不放棄,靠著自學逐步累積表演經驗。2018年,他在電影《比天高的夢》的表現驚豔影壇,奪下「東京國際影展亞洲之星」。連炳發相信:
「演員的價值,不在於名氣,而在於能否讓觀眾感受到真誠的情感與人性的共鳴。」
06.
印度19歲女孩阿納蘇亞,薩爾瑪(Anasuya Sarma)天生患有唐氏症,從小在生活上面臨諸多挑戰。在母親耐心引導下,她逐步學會掌握生活技能,發掘自身潛能。隨著時間推移,她慢慢找到自信,也發現自己熱愛彩妝,2020年創立潤唇膏品牌「Lovebird」,啟發他人成為「不被命運打倒」的榜樣。薩爾瑪建議:
「努力工作,尋求幫助,永不放棄。」
07.
貝姬.包威爾(Becky Powell)住在美國奧勒岡州,是一位將熱情化為行動的教育者。多年教學經驗讓她看見孩子在識字階段的挫折,決心運用創意改變學習方式。2015年,她創立網路平台「Sight Word Activities」,自製427種識字教材,從免費講義到完整教案包,一應俱全,讓教育力量在網路上持續擴散。包威爾相信:
「只要給孩子正確啟發,知識大門就能為每個人打開。」
08.
陳淑珊打破銀行業高層天花板,今年3月成為星展集團首位女性CEO。她從基層銀行員做起,憑藉精準的判斷力與不斷學習的精神,一步步晉升管理階層。在她的領導下,星展集團積極推動數位化轉型,推出人工智慧理財「digibank」服務,並支持再生能源發展,展現銀行業創新與社會責任兼具的願景。陳淑珊認為:
「成功不是靠才華,而是要持續學習、勇於承擔責任。」